免费看榆社电视台点这里看榆社电视台直播
爆料奖现金!
来源:解读新角度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地理坐标东经°44′10″——°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东北部分别与汾阳市、平遥县接壤,东南与沁源县毗邻,西南与灵石县相连,西北与孝义市相望。
介休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和3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42.30万(年)。城镇化率64.3%,居山西省各县市第三位。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文明史逾年。
介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年)。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不出,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死于此而得名。
春秋时期,晋顷公12年(公元前年)始置邬县(在城东10公里今邬城店一带)。战国时期属魏国。
秦灭六国时,于魏赵边界休整,之后攻赵,秦代因此置界休县,与邬县同属太原郡。
西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
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属西河国。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年以后),介休县并入永安县(即今孝义)。北周富政元年(公元年)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公元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
隋开皇18年(公元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属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兼领平遥县。
五代时介休县属太原府汾州。
元代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冀宁路汾州。
近几年部分省会城市相继扩大了辖区。年5月简阳市划归成都;年1月莱芜市划归济南;年6月公主岭市划归长春。这已经是年以来这些城市的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扩大辖区规模了。而山西省会太原,自年娄烦县来属后,已经有近半个世纪没有发生过跨市的区划调整了,在省会城市中,是全国纪录的保持者。目前太原是全国大陆地区总面积倒数第二小的省会城市,仅略大于南京。是全国平原面积最小的省会城市。调整山西行政区划,撤并晋中,扩大太原和阳泉辖区早已成为山西省从官方到民间的共识。今年这一共识似乎开始向事实迈进了。国家政策《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等中心城市,“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和管辖范围,解决发展空间严重不足问题”。现状、面临的问题目前太原城区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在全国所有的城市中排在19——25名,在全国均属于靠前的位置;但由于辖区过小,郊县规模小,导致全市总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名均在50以外。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以至于太原的大学城建到了晋中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将主要大学城建到域外的省会城市。其中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高校均将行政办公中心搬到了晋中。除了大学城外,开发区同样建到了晋中。山西综改示范区地跨太原晋中两市。由于地跨两市,为了便于统筹协调,综改区均由省里直接管理。山西的行动山西省会否调整太原地区的行政区划呢?近一段时间消息众多。这些消息是否可靠呢?我们梳理一下年以来山西的大事。年底,太原经开区、太原高新区、太原工业园区、榆次工业园区、晋中经开区、山西大学城、山西科创城等园区合并设立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为正厅级开发区。同时将开发区面积大幅增加,由之前的数十平方公里扩到平方公里。在全国来说,这都是首创。在园区大规模整合扩区后,省属企业迎来了大规模整合和新设潮。在云计算、环境保护、文化旅游体育、物流等行业设立了云时代、大地、文旅、华舰体育、华远陆港、航产、园区建发等省属航母级企业集团。在涉煤企业整合方面,山西焦煤与山煤合并,晋煤、阳煤与潞安重组,等等。在经济之外,对高校的整合也马不停蹄。山西农业大学与山西省农科院合署,山西师范大学与太原师范学院谋划合并,筹备本科艺术学院,筹备本科外国语院校等。在区划调整方面,已经完成了大同、长治、晋中、朔州的市区调整或撤县设市。正在进行的有太原、阳泉、晋城、临汾、运城、吕梁等市。……在如此多方面进行如此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山西近百年历史上应该只有过一两次。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个迫在眉睫的调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该如何调整山西的行政区划会如何调整呢?是将榆次区划入太原市,还是将晋中市划入太原市,亦或是其他方案?应该说,一步到位的可能性大。即将晋中市的榆次区、太谷区、祁县、介休市、平遥县、榆社县、灵石县划入太原市,将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寿阳县划归阳泉市;将吕梁市的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划入太原市。也就是由太原市统一管理太原盆地,阳泉市统一管理太行山西麓地区,吕梁市统一管理吕梁山西麓地区。这样调整后,一方面山西中部三个市的管辖范围与各自所在的地缘板块相统一;另一方面三个市的主城区规模与管辖范围相匹配,解决目前吕梁市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和太原、阳泉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延伸阅读太原与晋中合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诞生一个新的特大城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年开始,到年前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撤地设市。当然年以后仍有少数地区没有完成撤地设市。年,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各种变革铺天盖地而来,可谓是新朝新气象。行政区划的变革就是其中之一。年,我国开始推行省管县体制。省管县,顾名思义,就是由省里直接管理县。但是,一个省往往有数十个甚至一百多个县,有些县距离省会非常远,当时交通和通信都非常落后,管理起来并不方便,于是,省里将全省分为几个专区,派出专员代表省里管理本专区内的县。这时的县,绝大多数都由省里直接管理。省内的重要城市会设市,其中省会城市一般都是市,只有个别省会是县(如解放初期西康省会是康定县,后迁雅安市)。改革开放后,国家决定将省管县体制改为市管县体制。经过试点后,于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行。由于省管县时期多数市不管县或只管一两个县(如石家庄、贵阳、郑州等市是不管县的,西安等市只管着一个县),而一个地区往往管着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县,市和地区之间极度不平衡,因此,在省管县改市管县的同时,绝大多数省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区划调整。如河南省把开封地区西部的所有县都划入了郑州,陕西省把渭南地区和咸阳地区的临潼、高陵、周至、户县等西安周边的县都划归了西安,四川省直接把紧挨着成都的温江地区整体划归了成都,河北把环绕石家庄市的石家庄地区整体划归了石家庄市,等等。但是,山西,没有调整太原周边的任何区划。晋中地区,原封不动的直接改为晋中市,吕梁地区,原封不动的直接改为吕梁市。太原的最后一次跨地市调整是年将娄烦县从吕梁地区划入,划入的原因并非是支持太原发展,而是让太原带个穷县,分担吕梁的压力。年全省区划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从晋中、忻州、晋南专区划出部分县组建吕梁专区,晋南专区剩余县市拆分为临汾、运城专区。由于吕梁专区以山区县为主,在那个柳林交口等地还没有开始规模采煤的年代,那些山区县无法为专区提供财政收入,于是,将太原盆地西部的四个平原农业县划入了吕梁专区,因为这四个县可以贡献财政收入。汾阳文峰塔维持了近半个世纪没有任何变化的太原市域面积,是全国省会城市的纪录保持者;是全国大陆省会城市面积倒数第二小的城市(略大于南京);也是除台北外的所有省会城市中平原面积最小的省会城市。(曾经以为昆明贵阳的平原面积比太原小,最近才知道都比太原大)这时的市,可以管一两个县,也可以不管县。这一时期太原的管辖区域为:-,六城区、阳曲县。(-,太原县(约等于小店区+晋源区)归榆次专区,年撤销太原县,并入太原市)-,六城区、阳曲、清徐、古交-今,六城区、阳曲县、清徐县、古交市、娄烦县太原古县城太原一直管着阳曲县,是因为,阳曲县是太原的母县,之前阳曲县城一直在太原城区,先在府西街的阳曲县衙,后迁首义门内的皇华馆,后来才搬出城外搬到黄寨。也就是说,目前,太原多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是年形成的,平方公里的市辖区面积是年形成的。如此长时间没有调整区划的,全国仅此一家。需要说明的是,-期间,因为大饥荒的原因,全国大规模撤并县市区,阳曲、清徐、古交并入了太原市区,年恢复清徐县、阳曲县,设立古交工矿区。在省管县时期,好多省会旁边都有个地区驻地,如成都旁边的温江、哈尔滨旁边的阿城、南京旁边的六合、长春旁边的德惠、西安旁边的咸阳、太原旁边的榆次、广州旁边的佛山等等。温江、阿城、六合、德惠等如今都归了省会城市管辖了,咸阳和佛山等则是划了几个县给省会。目前晋中市区与太原市区已经实现了无缝连接,两市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一座城市,至少有数万人住在晋中工作在太原、或是住在太原工作在晋中;两市之间互开着数趟公交车,并规划了至少2条轨道交通线路;两市的部分水电等网络是一体的;甚至太原的大学城都建到了晋中,这在全国也是独一份;......地级市,除了管理建设市区本身,另外一个功能就是管理辖县和代管的县级市。这个功能,主要涉及的就是人员往来和信息往来。目前晋中市行政中心距离太原市行政中心仅20多公里,这个距离比从太原下辖的任何一个县到太原市行政中心的距离都近!如此近的距离内,设立两个市级行政中心,意义何在?太榆路晋中市的辖县分两部分,一类是太原盆地内的平原县,一类是太行山西麓的山区县。从太原市区到太原盆地最南部的灵石县,车程为多公里。而从哈尔滨市区到哈尔滨下辖最远的依兰县,车程为多公里!东部的山区县,除榆社外,离阳泉市区更近;太原市区到榆社的车程为多公里。从建设自身方面看,两市市区已经一体;从管理属县方面看,市里人员与属县人员往来太原和往来榆次并无多大差别。那么保留晋中市的意义何在呢?除了多供养一套人员外。吕梁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吕梁山西麓的山区县,一部分是吕梁山东麓的平原县。吕梁市区离石区位于吕梁山西麓的中部,是吕梁山西麓的枢纽,当年组建吕梁地区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高效的管理吕梁山西麓各县。之所以把交城等平原四县划入吕梁,正是上面已经说过的:为平衡吕梁的财政。如今,吕梁山西麓的柳林、离石、中阳、兴县、交口等都早已不再是贫穷的山区农业县,变成了矿业资源大县,拥有了相当高的财力。吕梁山西麓各县区已经可以提供较充裕的财政收入,特别是柳林的撤县设区工作正在快马加鞭的推进中,待柳林变区后,吕梁市的财政将更为充裕。顺便说一下,中阳县也是应该撤县设区的,中阳县城一路向北发展,已经快与离石城区无缝对接了,应该是变为一市三区、统一规划发展才对。不知道为什么只启动了柳林撤县设区。目前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已经完成平衡吕梁的财政收支的使命了,回归盆地大家庭已经是水到渠成。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东以太行山脉为界接壤河北河南,西以黄河为界相邻陕西,因此称作表里山河。全省的地形格局自成一体,在全国可谓是独树一帜。因此山西成为历史上全国行政辖区最稳定的省份。在山西高原上,分布着七大盆地,人口和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七大盆地中。这七大盆地分别是北部的大同、忻定盆地,中部的太原盆地,南部的临汾、运城盆地,东南部的长治晋城、盆地。这七个盆地呈“人”字型排列,其中,太原盆地就位于“人”的一撇一捺的结合处,这也是太原长期以来都是山西地区的中心城市的原因。在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是哈尔滨,有平方公里,是太原的近7.6倍。面积最小的省会城市是南京,为平方公里,略低于太原的平方公里。全国省会城市的平均面积为平方公里,太原不足该平均值的一半。除太原外,其他北方省会城市的平均面积为平方公里。全国省会城市的平原(含谷地和坝子,不含水域)面积在平方公里左右,太原约为平方公里,居全国除台北外倒数第一。具体该如何整合太原盆地呢?一、撤销晋中市。其所属的寿阳、昔阳、和顺、左权四个县划入阳泉市;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榆社七个县划归太原市。二、吕梁市的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划归太原市。调整后太原市的总面积为平方公里,阳泉市的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吕梁市的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全省10个地市的平均面积为平方公里。与兄弟省会城市相比,调整后太原的总面积达到北方省会城市的平均水平(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平方公里)也接近省会城市的平均水平(平方公里)。就省内而言,太原较大的面积也与其引领带动能力更加匹配。以年数据为例。调整后,太原市的GDP总量约0亿,人口约万;其中都市区(六城区+清徐+阳曲+榆次区+太谷区)GDP约亿,人口约万;城区(六城区+榆次区)GDP约亿,人口约万。太原在全国的经济排名将上升到第33名,其中城区经济规模在全国排二十多名,城区人口规模将进入全国前十五名。目前太原城区人口规模为全国第十九名,城区GDP为全国第二十多名。城区人口和经济规模在全国的排名与全市人口与经济规模在全国的排名严重不符。区划调整后,太原全市GDP在全国的排名将会与城区排名较为匹配。另外虽然因为榆次的经济规模比较小,加上榆次并不会对太原城区GDP在全国的排名产生太大影响,但是会对人口规模产生较大影响。作为省管县体制向市管县体制过渡时遗留的问题,也是制约太原乃至山西发展的问题,何时才能解决呢?山西中部四市的行政区划
将如何调整、何时获批,让我们拭目以待。
您知道吗?
自媒体“榆社网事”
每日发布8条榆社最新消息
如果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