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枚炸弹就是:触及两融警戒线的投资者正在增多,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逼近警戒线。
股票质押融资会随着股价的大幅回落,风险陡增。年股灾时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股票质押融资风险开始显露。股票停牌,大股东被迫筹措资金、追加保证金或者追加质押物等措施降低融资风险的时有发生。那么年开市才交易7个交易日,3天出现千股跌停的惨状,本轮重挫股票质押风险会不会又一次暴露呢?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展,股权质押融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所熟练运用。据数据统计显示,年至今,两市共有家上市公司被其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融资达次,共涉及质押股票亿股,按照各股票质押起始日期的收盘价计算,总参考市值达3.15万亿,金额庞大。截止到目前,还有家公司股票质押未解押。 虽然目前股票质押融资的比例没有详细公布,但市场质押率普遍在30%~60%之间来放贷,当然部分优质的蓝筹股质押率可能会更高,而垃圾股的质押率也会更低,我们仅以平均水平做估算。 股票的质押率越低,放款资金方的风险也就越小。计算公式如下: 比例=质押股份最新总市值/融资总额 融资总额=股票质押起始日期前30日内的收盘平均价*质押股数*质押率。 1、假定按30%质押率来计算,设%为警戒线,%为平仓线。 截止到11日收盘,低于警戒线的有28家上市公司,个股达到平仓线的仅有4家,分别是万达信息总市值和融资总额比为.61%,世联行为.33%,大名城为.64%,美达股份为.69%。如果都以30%的质押率来看,上市公司股票质押业务整体面临的风险并不大。 2、假定按40%质押率来计算,仍然设%为警戒线,%为平仓线。 截止到11日收盘,股票质押风险明显突增,低于警戒线%的达到了家,而低于%平仓线的也达到了93家,风险较大。 如果质押率继续提高的话,股权质押风险将继续放大,尤其是流通股,随时可能会被平仓卖出,从而造成股价大幅波动。当然上市公司大股东通常会积极维稳股价,通过停牌和资金方协商,增加抵押物或通过其他渠道自救,以便提升股价。因此对于这些面临平仓线的个股,未来是风险也或许是机遇,值得 今年首例同洲电子股权质押逼近警戒线停牌 近期股市的下跌使得之前已在市场消失的质押危机又重现江湖。 1月11日晚间,同洲电子公告,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袁明质押给国元证券的股票接近警戒线,经向深交所申请,公司股票1月12日起停牌。公告显示,袁明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2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88%,已用于质押融资的股份为1.22亿股,已质押融资股份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为96.53%,质押股份的融资警戒线为8.5-9.5元,平仓线为8.5-9.5元,该质押股份已接近警戒线和平仓线,质押股权后未进行配资和高杠杆融资。 公告表示,袁明将采取积极措施:筹措资金、追加保证金或者追加质押物等有效措施降低融资风险,以保持公司股权的稳定性,并在实施相关措施后尽快复牌。 11日晚间的公告使同洲电子成为了今年首例因股权质押危机停牌的上市公司,这一公告也在股吧里引发了热议。有投资者甚至惊呼,“大规模停牌又要来了吗?”而这一次,减持新规已出台,大股东任意三个月减持不能超过1%。这也意味着,被质押的股票三个月内只能变现1%。 融资余额连降逼近万亿关口部分两融个股跌至强平区 “喂,请问是张先生吗?”是的,有什么事? “你好,我们这里是××证券,提醒你一下,需要注意一下你融资仓的比例,若有接近警戒线的可能,请你注意增加融资仓的资金。” 昨日(1月11日),随着沪指大跌5%逼近点,投资者张先生再次接到了券商打来的融资警告电话。张先生告诉记者:“上次7月股灾的时候也接到这样的电话,不过我整体融资并不高,所以影响还不是太大。” 紧张的不仅仅是张先生这样低比例融资的客户,随着市场情绪的宣泄,另一个战场——两融市场开始节节败退,融资客明显买入不济,1月8日的融资余额已然创出了2个月以来的新低。记者注意到,由于近段时间一些两融标的跌幅之深远远超过指数,以最大跌幅来算,不少标的已然触及平仓警报。事实上,从数据来看,无论是沪深两市的融资余额还是个股融资余额都在不断下降当中。相比大股东减持等问题,融资客的风险,或许是市场首先要面对的难题。 融资余额快速回落 在暂停熔断之后,昨日沪指再度大跌5.33%,点整数关口近在眼前,截至收盘,跌停的股票超过千只,跌幅超过9%的股票更有0只之多。泥沙俱下的背景下,融资客也显得惴惴不安,融资偿还不断涌出。 统计显示,截至1月8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降到了约1.1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环比下降了2.09%,这也是该数据连续第六天环比下降,且下降幅度还在放大,在此之前的高点为年的12月24日,当天的融资余额1.21万亿元。与此同时,约1.1万亿元的融资余额数据,也为年11月9日以来的新低。数据下降主要由于融资客的买入意愿变低,同时偿还意愿增加所致,1月8日当天融资买入额.98亿元,融资偿还额为.57亿元,净买入额为-.59亿元。也正因为融资客交易意愿的下降,导致融资融券交易占A股成交比例回落到了8.11%(1月8日数据),而在此之前的年12月23日时,该数据还为12.33%。 行业方面,记者看到,年12月23日至年1月8日,非银金融业净买入额最低,为-.84亿元,传媒业、计算机业、医药生物行业紧随其后,净买入额分别为-72.9亿元、-69.54亿元、-63.06亿元,接下来才是银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分别为-60.26亿元、-54.17亿元。 不少两融标的跌幅超指数 记者注意到,从年12月23日算起至年1月11日,沪指累计下跌了17.39%,沪深指数的累计跌幅也差不多,为17.65%,个股累计跌幅超过40%的不在少数。 据统计,在上述时间区间里,跌幅最大的个股为荣之联(),累计跌幅达到43.45%,排在第二位的是聚龙股份(202),累计跌幅也有43.14%,沪深两市个股期间累计跌幅超过40%的有26只,超过指数跌幅的差不多有来只。而昨日就是一个缩影,从沪深指数的跌幅来看,昨日该指数刚刚达到此前熔断的第一个阈值,截至收盘的跌幅为5.03%,但跌停的个股票超过千只,跌幅超过9%的股票更有0只之多。 需要指出的是,在跌幅较深的个股中,两融标的颇为显眼。比如累计跌幅排在前两位的荣之联和聚龙股份。打开分时图可以看到,截至昨日收盘,荣之联在跌停板上的封单只有46.53万股,聚龙股份的封单更只有35.95万股,另如海南海药(),又一只深跌的两融标的,其昨日的跌停板封单为85.7万股,新南洋()跌停板封单38.19万股,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天喻信息(205)、北纬通信()、富瑞特装(228)等两融标的上。 据市场人士表示,在连续下挫的背景下,要卖票的早卖了,没卖票的就死扛,而这个时候还跌停去卖票而且封单不大,不排除是两融客在大跌之后控制仓位的原因所导致。数据显示,荣之联在年12月25日时的融资余额还有14.55亿元,年1月8日的数据降到了13.02亿元;聚龙股份的融资余额数据也从年12月中旬的7.2亿元左右下沉到现在的6.8亿元不到;海南海药的数据也是从19亿元以上快速回落到16亿元的水平;北纬通信、富瑞特装等也都是同样,融资余额在不断下降。 股价跌幅超35%即进入强平区 事实上,根据券商通常的规则,当维持担保比例下降到%,就会有短信通知客户;当数字达到%就会进入危险区域,会进一步与客户沟通,是追加担保还是卖票自行处理;而当到了%的时候一般就进入了强平地带。由于此前融资融券新规,券商强平如今也人性化不少,会与客户沟通,进一步预留一些缓冲的时间,但如若沟通无果,股价继续下跌的话,融资客就只剩强平一途。维持担保比例通俗讲就是,维持担保比例=(自己的资产+借来的资产)/借来的资产,比如自己有万元,融资万元,共计万元操作,缩水到万元时,就将会有券商的电话光顾。
照此计算,当投资者所持股票的股价累计下跌25%,就会进入券商的视野,如果下跌超过35%,就会进入强平地带。回看目前市场局面,据通达信的区间统计,以年12月23日至年1月11日区间为基准,跌幅超过35%的两融标的不在少数。也就是说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有融资客在下跌之初融资操作,那么目前该部分的融资盘已进入强平地带。不过据记者与某券商营业部经理的沟通交流,年大跌当中,死扛等待券商强平的融资客也不在少数,因为他自己卖票与强平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能拖一点时间是一点时间,市场一旦反弹就会出现生机。 (东方财富网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华西都市报,转载请注明来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