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淘金热

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

“喜鹊喜,贺新年,阿爸金山去赚钱。赚得金银千万两,返回起屋兼买田。”这首广东台山民谣,讲的是一个半世纪前华工远赴美国的事情。今天的人们,需要了解这段历史,也应该了解这段历史。本书通过“寻找”去还原中国人的美国记忆,打捞起被沉默的金色道钉,更是为了不该忘却的纪念!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世界历史进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又叫“大航海时代”。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德国地理学家马丁·贝海姆发明地球仪,迪亚士和达伽马开辟了抵达亚洲的海上航线,麦哲伦率船队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和中国沿海。环球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实现了人类文明从草原到海洋的革命性变革,人类交往的主渠道由陆路转向海路,宣告了东西两半球互相隔绝的人类历史的终结。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从地域交往扩大到世界的普遍交往,民族历史迅速走向世界历史。

  从此,物产丰饶的古老中国,和刚发现的美洲新大陆,通过太平洋实现了“人类连接”,一条连接亚洲和美洲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诞生了。

早期到达美洲的中国人,沿着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成为在美洲定居下来的华人先驱者。

大帆船贸易

  这条连接太平洋两岸的新航线,东起菲律宾的马尼拉,西至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尔科,通常叫做“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年6月,第一艘满载亚洲香料的大帆船“圣·巴布洛号”从菲律宾起航,驶向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尔科,之后,大帆船贸易日渐繁荣起来。西班牙以其殖民地菲律宾群岛为基地,用大帆船源源不断地把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运往新西班牙的都城墨西哥。

  马尼拉大帆船是一种木制帆船,由西班牙人雇佣中国工匠在马尼拉设计并建造,仿照中国远洋大型平底帆船,载重都在吨以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由于马尼拉大帆船运输的都是中国货,特别是中国丝绸、瓷器风靡全球,而且船上的部分水手也是中国人,因此,墨西哥人习惯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国船”。从年至年的年间,西班牙每年都派遣1—4艘大帆船来往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之间,用美洲的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茶叶、珠宝等商品。美国历史学家苏尔兹在年出版的《马尼拉大帆船》中指出:“中国往往是大帆船贸易货物的主要来源,就新西班牙(墨西哥及其附近广大地区)的人民来说,大帆船就是中国船,马尼拉就是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转运站,作为大帆船贸易的最重要商品的中国丝货,都以它为集散地而横渡太平洋。在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当无拘无束地谈论菲律宾的时候,有如谈及中华帝国的一个省那样。就马尼拉方面来说,每年航经中国沿海的商船,就是它的繁荣的基础。”

  大帆船上的货都是从中国沿海省份运到马尼拉的。年有17艘来自中国沿海的平底帆船到达马尼拉,年有27艘,年有15艘。这些中国平底帆船运来的中国货,在菲律宾装上大帆船后销往美洲各地。

  大帆船开往墨西哥的航线是沿着北太平洋洋流航行的。北太平洋洋流是由沿着日本东部海岸北向的“黑潮”和来自北极南向的“亲潮”会合而成,之后在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分为北向的阿拉斯加洋流和南向的加利福尼亚洋流。“黑潮”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日本暖流,自菲律宾开始,穿过台湾东部海域,进入东海,沿着日本往东北向流,在与“亲潮”会合后汇入北太平洋洋流。每年6月,大帆船便乘着西南季风自马尼拉起航北上,至北纬45°-42°海域,顺着“黑潮”漂行,被北太平洋洋流是由沿着日本东部海岸北向的“黑潮”和来自北极南向的“亲潮”会合而成,之后在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分为北向的阿拉斯加洋流和南向的加利福尼亚洋流。“黑潮”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日本暖流,自菲律宾开始,穿过台湾东部海域,进入东海,沿着日本往东北向流,在与“亲潮”会合后汇入北太平洋洋流。每年6月,大帆船便乘着西南季风自马尼拉起航北上,至北纬45°-42°海域,顺着“黑潮”漂行,被北太平洋洋流推送着往南航行到加利福尼亚海岸,最后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整个航程万余海里,历时6个月。从马尼拉到阿卡普尔科的航道,是一条随时可能赔上性命的危路,因为“黑潮”的明涛暗涌可以轻易地将船员抛出帆船,如果遇到无顺风天气,帆船只能停在海平面上无法前行。在海上漂行的6个月中,船员常常会患上脚气病或坏血病,有的人成了残疾,有的人丧生大海。

  当大帆船返程时,通常也是每年的6月,从阿卡普尔科往南走直到赶上洋流,顺着洋流顺风顺水地往菲律宾航行,一般只需约3个月,甚至更短时间。

  在这个历经两个半世纪的大帆船贸易过程中,从16世纪70年代起,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开始沿着这条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贸易航线,到达墨西哥。由于他们搭乘被墨西哥人叫做“中国船”的马尼拉大帆船抵达美洲,所以,墨西哥人也把这些中国人称作“马尼拉华人”。

  到16世纪末,西班牙王室下令允许华人工匠进入美洲,于是,大批中国工匠,包括织工、裁缝、木匠、金银首饰匠和理发师等,陆续从马尼拉搭大帆船去往墨西哥。有的华人在那里定居下来,起了西班牙名字,与当地人通婚。也有的华人转去秘鲁或拉美其他地方。据记载,阿卡普尔科港早在16世纪就有了唐人街。

最早的华人

  年,大帆船贸易结束。

  从年至年,在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运营的两个半世纪里,有多少中国人借道大帆船来到美国,很难找到实证了。不过,一些历史学家的研究倒是为我们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提示。

  年,上加利福尼亚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据说在一些从墨西哥北上的西班牙人中就有华人。斯坦·斯坦纳在《扶桑》一书中提到,最初到洛杉矶印第安村庄的23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他的名字叫安东尼奥·罗德里格斯。

  在大帆船顺着北太平洋洋流南下经过加利福尼亚海岸驶向墨西哥的过程中,据记载,在年至年间,有6艘“中国船”在加利福尼亚的蒙特利海湾停泊过。也有历史学家谈到,加利福尼亚历史上记录了很多在海岸发现奇特航船的见证,据说,在18世纪和19世纪,当地人见证至少有60多艘东方船只穿越太平洋来到加利福尼亚。

  我们很难考证最早抵达加利福尼亚的华人是从墨西哥北上的“西班牙华人”,还是搭乘马尼拉大帆船去往墨西哥途中在加利福尼亚海岸停泊并留下来的华人。但是,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之前的早期移民群体中,华人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员了,虽然人数寥若晨星。

  目前关于华人登陆美国时间的最早记载是在年,即在美国建国9年后,3名叫亚成、亚全、亚官的中国船员在美国东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港登陆。这三人在美国商船“帕勒斯号”上当船员,随船从广东广州港返回巴尔的摩港,停泊期间,三人上岸,引起当地报纸的注意并予以报道,于是留下了记录。这三名船员成为有记载的最早抵达美国的中国人。

  在加利福尼亚蒙特利湾,第一个有文件证明的华人居民叫阿蓝(Annam),他来自广东省距离澳门约10公里的一个村庄,是上加利福尼亚总督的厨师,后来,阿蓝以西班牙名字安东尼奥·玛利亚·耶稣皈依天主教。阿蓝于年去世,葬于年4月20日。阿蓝有可能是索拉于年就任上加利福尼亚省总督时从墨西哥带到蒙特利的,也有可能在年前从广东出洋到蒙特利,甚至可能是搭着大帆船来的。现在也只能猜测了。

  美国移民委员会的档案记载了年至年间,有11名中国人抵达美国。这个信息使我联想到“金山伯”的故乡——台山的侨志。

  据上川岛《甘氏族谱》记载:“泽浓公,富于冒险性,以家计相迫,于道光初年(年),搭帆船往美洲焉。”年,台山上川岛人甘泽浓乘帆船前往美洲,这是台山有记载的第一位美国(洲)华侨。

  台山另一个旅美华侨重镇广海镇的《山背乡志》也记载了年台山广海镇山背村陈毛齐(号齐宗)于美国旧金山去世:“陈齐宗(又名陈毛齐)道光辛丑年(年)故于(美国)旧金山。”

  上川岛和广海镇,都是台山人出洋的港口,在美国官方档案里列明的年至年间到达美国的这11人中,很大可能有甘泽浓和陈毛齐。如果再大胆地推论,可能这11人大多来自台山。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正如19世纪50年代早期出现在加利福尼亚沿岸的几个“华人渔村”,拓荒者便是来自广东沿海的渔民。

淘金移民潮:以年为分水岭

  广东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所在的四邑地区,素有出洋传统,但是,直到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之后,才出现第一次海外移民高潮。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门户被西方的炮火打开,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鸦片的输入使得白银大量外流,各种苛捐杂税使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两广地区(广东和广西)原本山多田少,人多地少,百姓生活维艰,于是,在年底,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推翻清王朝为目的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为响应太平天国运动,年,四邑地区爆发了有10万农民参加的红巾军起义。兵荒马乱的局势使得素有出洋传统的四邑人不得不逃离家乡,远赴重洋。

  引发四邑人大规模出洋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年四邑地区爆发了长达12年的土客械斗。“土”“客”虽然都是从中原南迁到四邑的汉人,但有先后之分,先到的是“土民”,后来的便是“客家”。这场为争夺土地导致的大规模械斗,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灾难:焚毁数千条村,蔓延六七个县,2.3万人惨死,2万人染瘟疫病死,两三万人被“卖猪仔”运到南美洲的种植园。土客械斗成为引发四邑人远走他乡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四邑特别是台山自然灾害多,台风、咸潮、干旱、粮荒频频发生。据《新宁县志》记载,清朝咸丰元年()至光绪末年()的57年内,台山发生大水灾14次、大台风7次、地震5次、旱灾4次、瘟疫4次、饥荒5次,平均每一年多就有1次自然灾害。自然灾难的不可抗力也把老百姓逼上了出洋求生之路。

  年1月,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这个爆炸性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世界。“黄金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淘金者漂洋过海涌进加利福尼亚,包括远在太平洋东方的中国人。

  于是,在加利福尼亚出现了马克思所描述的场景:“这里稠密地居住着一切种族的人:从美国佬到华人,从黑人到印第安人和马来人,从克利奥洛和美司代佐到欧洲人。加利福尼亚的黄金流遍美洲,流遍亚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甚至把最倔强的野蛮民族也拖进了世界贸易——拖进了文明。”—年,加利福尼亚的黄金产量占美国黄金总量的三分之二,约达12亿美元。

  在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之前,广东已经有大批移民去到南洋和南美洲。广东人“下南洋”属自由移民,远赴南美洲的被“卖猪仔”,成为“猪仔华工”。黄金的发现使得加利福尼亚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充满诱惑的可使人瞬间暴富的金山,这对于当时天灾人祸频发的广东四邑乡村农民来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选择。

  在国内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内力推动下,在淘金热的外力拉动下,加上地处沿海,比邻香港,从年到19世纪60年代中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第一次海外移民潮:淘金移民潮。这也是中国人移民美国的第一个高潮。广东四邑(今台山、开平、新会、恩平)、三邑(今南海、顺德、番禺)和香山(今中山和珠海)地区的农民大规模去往美国,成为最早登陆美国的中国拓荒者,其中以四邑人为主体,以“赊单华工”为主要移民形式。

  年1月24日,位于萨克拉门托附近的萨特的磨坊发现黄金矿,1个月之后,即年2月,第一艘从香港驶往旧金山的快速帆船“美国鹰号”在旧金山靠岸,三名中国人包括两名男子和一名女子下了船。这两个男子前往旧金山北部萨特的锯木厂干活,那里正是黄金被发现的地方。同年4月,《旧金山星报》报道:两个或三个“天朝人”已经在城市里找到了工作。此时距离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还不到1个月,在当时的通信条件下,消息还不可能传到中国。这两名广东男子成了最早到金矿的中国淘金者。

  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到香港,接着传遍紧邻的广东,淘金热及其引发的新兴城市蓬勃发展的巨大商机,吸引了大批广东人特别是四邑人前赴后继加入淘金热潮,冒着生命危险去追逐他们的金山梦。

  在这股狂热的淘金潮中,还有一群不靠体力而是靠技术的劳工,也踏着太平洋的潮流来到了美国西部,他们与淘金矿工几乎同时来到美国。

  由于淘金热迅速带动了新兴城市的发展,原先的大量帐篷需要拆除,大批木结构房屋需要建造,木材工业迅速兴盛起来。旧金山通过一项城市法令,明文禁止搭建帐篷,要求建造木结构房屋,木结构房屋的需求量激增。广东木匠一下子成了“热馍馍”。年,当“弗洛里克号”轮船将预制构件组装的木屋材料从香港运到旧金山再进行组装时,输入华人木匠的行为可能已经开始了。有一次,“玛丽号”船从香港运载15名华人木匠,每人的船票价格为美元,这个票价比平时从香港到旧金山的船票价格50美元,远远高出75美元。这些有技能的木匠留在了旧金山,因为这里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就业市场。

  在淘金热开始后的最初两年,中国人移民美国仍然保持相对较低的数字。据估计,年,有名中国人合法抵达加利福尼亚;年,有名中国人抵达加利福尼亚,其中90%以上的人很快去乡村矿工营淘金;到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华人人口急剧增加到2万多人。作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大都会旧金山,年已有超过名中国人,到年,在旧金山的中国人总数跃升到多人。此时距离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仅仅5年。19世纪50年代早期,利福尼亚州华人人口中约85%的华人从事采矿业。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到美国的大规模移民潮开始于年,且呈井喷式增长。历史学家左秋永在《华人移民美国》一书中写道:记录表明年1月,共有19艘美国船停泊香港,它们的吨位从吨至吨不等。罗伯特·L.艾瑞克在《清政府关于苦力贸易的政策,—年》中也谈及,年,有多至“五十至六十”艘美国船同时载运中国人横渡太平洋。年3月29日,威廉·迪安牧师在香港写道:“10艘或者12艘船现在要离开这里前往旧金山,每艘船大约装载—名旅客。”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即从年11月至年9月,有18艘船离开香港,将0多名中国人运到加利福尼亚州。

  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自旧金山的《阿尔塔加利福尼亚日报》。该报在年8月13日刊出一则标题为“中国移民”的新闻,同时配发了一张年1—8月份中国移民抵、离美国旧金山人数的详细列表,包括抵离时间、船舶名字及所属国家、离埠港口、航程时间和每艘船载客人数等。新闻写道:

  这是一张编制得非常仔细的表,数据来源于S.E.伍德沃斯律师保存的备忘录,表中显示了自年1月1日以来从中国和其他太平洋港口抵达旧金山的中国移民人数,显示的总人数是人。年5月1日以来离开这里的人数是71人,所以,留在美国的人数是人。奇怪的是,在上述庞大的移民群体中,只有14名妇女,她们中的绝大多数现在仍在旧金山。和留在加利福尼亚的中国移民人数相比较,离埠的人数小得不成比例。这也表明似乎返回天朝帝国的那些人,除了劝说他们的同胞来美国,没有其他可以看得见的目标。

  从表中列出的信息所见,年2月19日至8月6日六个月内,共有69艘船抵达旧金山,其中三桅帆船29艘,双桅横帆船5艘,纵帆船1艘,汽船34艘。在这些船只中,英国37艘,美国16艘,德国不来梅3艘,荷兰2艘,挪威1艘,葡萄牙2艘,夏威夷1艘,墨西哥1艘,秘鲁1艘,厄瓜多尔1艘,法国1艘,德国汉堡1艘,丹麦1艘,普鲁士1艘。这些船只的始发港口包括香港55艘,澳门9艘,广州黄埔港2艘,上海2艘,马萨特兰(墨西哥西部港口)1艘。香港是主要港口。在香港海湾抛锚的船只,主要是英国船和美国北方的快速帆船。“嘎拉提号”“自由号”“挑战号”“斯塔格胡德号”“飞云号”,这些快速帆船都是美国海运的骄傲,在运载中国人去美国淘金的船只中,这些帆船也在其中。

  这69艘船中,除了马萨特兰港出发的墨西哥船,其他68艘从中国出发的船在海上航行时间最长为93天,最短为34天,多数在50—90天之间。船上的中国人人数多数在—人,从上海出发的2艘船上只有51名中国人。这张表最令人遐想的是从墨西哥马萨特兰港出发到旧金山的7名中国人,他们很可能是早期到墨西哥的华人,像这类从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到加利福尼亚淘金的华人,虽然人数不多,但也说明淘金热中的中国移民,也有拉美华人。

  ——本文选自沈卫红著,广东人民出版社《金钉:寻找中国人的美国记忆》,详细精彩内容请读原著。

“中国好书”已经揭晓,查看详情请回复“”。

“中国好书”月榜(原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大众好书榜”)从年3月开始每月发布一次,回复6位数年月(如03),即可获得对应月份的榜单及推荐理由。

对话窗回复“目录”获取“中国好书”各月榜单。

扫一扫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是哪家
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erer.com/bwtxgb/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