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携手共建海上安全大通道直击中

“演练中,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搜救机构共同组成搜救协调中心,周密安排、密切配合,充分展示了高超的协同作战能力。各参演船舶、飞机、搜救队、协调员协同作战、通力协作,高效、准确完成各环节搜救动作,体现了过硬的专业水准,希望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搜救机构的同行们,以此次实船演练为契机,共同探索建立海上搜救合作模式,将海上搜救合作打造成中国—东盟国家合作的新亮点。”

——演练总指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何建中

落水人员被快速转移至“海巡31”轮。

  这是我国与东盟国家首次进行大规模海上搜救实船演练,有利于增进各参演国之间的友谊,有利于推动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合作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地区间搜寻救助能力,共同维护海上人命安全;

  这是东盟各国首次派出搜救任务协调员、评估专家、联络官全程参加演练指挥、协调、观摩、评估等活动的演练;

  这更是一次围绕海上人命救助、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覆盖搜救行动全过程、真刀真枪的实战演练。演练有7国20艘船舶3架飞机1千余人参加,分为应急响应、协调组织、现场救助、行动终止4个部分,设有海空搜救、船舶消防、水下探摸、船舶堵漏、人员转移、医疗救助6个科目。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相信此次演习必将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探索建立海上搜救合作模式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开创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合作新局面,为各国人民提供更好的海上搜救服务和保障!

  ——编者

  中国和东盟是山水相连、血脉相通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使之成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典范。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大力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各领域合作取得显著进展,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港口的商船数量不断增多,交通便利达到了历史新水平,中国更主动倡议共同探索建立中国—东盟海上搜救合作模式。经中国和东盟国家海上搜救主管机构的共同努力,年9月,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沙盘推演在广东省会广州市成功举办。10月31日,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办,泰国、菲律宾、柬埔寨、缅甸、老挝和文莱等六个东盟国家海上搜救机构参与,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广东海事局负责具体实施的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在广东省湛江市拉开帷幕。

  “海上搜救,与人的最基本的生命利益息息相关,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是中国与东盟各国都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卓立表示,通过演练,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搜救机构间的沟通协作及合作成效进行检验,进一步增强各国海上搜救机构间的业务交流和务实合作,提高地区搜寻救助的能力,共同维护海上人命安全。

现场29人落水,人需要转移

  “湛江海上搜救分中心,13时30分,我船与‘Magic’轮在距湛江南三岛以东约10海里处发生碰撞,概位:北纬21°10.2′,东经°46.2′,我船为柬埔寨籍散货船,载货吨,船员25名,船艏发生火灾,船体破损,进水倾斜,请求救助。”柬埔寨籍“Jupiter”货轮。

  “我分中心将马上组织救助,请你船迅速探明具体情况,按应变部署行动开展灭火、堵漏,尽可能控制船舶,保持VHF17频道守听。”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湛江海上搜救分中心。

  湛江海上搜救分中心接到“Jupiter”货轮的紧急求助之后,结合“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核实事故情况:10月31日13时30分,广东湛江海域,一艘中国籍客轮“Magic”轮与柬埔寨籍散货船“Jupiter”轮在距湛江南三岛以东约10海里处发生碰撞。事故造成“Magic”轮破损大量进水,严重倾斜并有沉没危险,船上29人落水,剩余人需要转移,其中8人受伤,2人伤势严重需通过直升机转送岸上救治。同时,湛江海上搜救分中心立即按《广东省海上险情应急预案》要求启动Ⅰ级响应,采取先期处置措施,并向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报告险情。

  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按《广东省海上险情应急预案》要求启动Ⅰ级响应,指令湛江海上搜救分中心,密切   “柬埔寨MRCC,我是中国MRCC,有一柬埔寨籍散货船‘Jupiter’轮与中国籍客轮‘Magic’轮在中国南海北部海域发生碰撞,概位:北纬21°10.2′,东经°46.2′,初步核实‘Jupiter’轮载货吨,船员25名,船体破损,进水倾斜,并伴有起火,请你中心与‘Jupiter’轮进一步核实险情。”中国海上搜救中心。

  “中国MRCC,我是柬埔寨MRCC,经我中心核实,‘Jupiter’轮装载吨铁矿,25名船员均为柬埔寨籍,船上无人员伤亡,目前‘Jupiter’轮正按应变部署行动开展自救。请你中心全力救助‘Jupiter’轮及船上船员。”柬埔寨MRCC。

  “我中心已要求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组织此次搜救行动。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已经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协调专业救助力量以及附近船艇前往救助,并协调东盟有关国家派出救助力量。”中国海上搜救中心。

  通过中国—柬埔寨海上紧急救助热线与柬方核实“Jupiter”轮情况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要求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综合漂移路径预报、气象预报预警、专家咨询支持等信息,制定搜救计划和方案。随即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迅速调派来自海事、救捞、海警、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等单位,包括各类船艇20艘、飞机3架、应急救助队7支、泰国海军潜水队1支前往救助,并指定“海巡31”轮为现场指挥船,同时综合漂移路径预报、气象预报预警、专家咨询支持等信息,组织人员制定搜救计划和方案。

  紧跟着,一场中国与文莱、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盟国家联合进行的搜救行动紧急展开……

外籍嘉宾观摩演练。

潜水员准备下水探摸遇险人员。

捷报三小时成功救助遇险人员

  “所有抵达事发水域救助力量请注意,我是本次救助行动现场指挥船‘海巡31’轮,请按照现场指挥指令开展搜救工作,并随时将救助情况报告现场指挥,工作频道为VHF17,备用频道为VHF67。”“海巡31”轮。各救助力量陆续抵达事发水域,现场指挥船“海巡31”高频调动各救助船艇、飞机、专业救助队投入救助行动。

  13时59分——

  “现场指挥,我是固定翼飞机,我在北纬21°08′59.5″,东经°46′06.9″附近海面发现落水人员,并抛投救生筏。”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

  “‘海巡’轮,我是现场指挥,请你船立即到北纬21°08′59.5″,东经°46′06.9″附近海面救助落水人员。”“海巡31”轮。

  14时00分——

  “现场指挥,我是‘Jupiter’轮,我船生活区发生火灾,火情严重,无法扑灭,请求救助。”“Jupiter”轮。“‘海警’、‘广州救捞1号’,我是现场指挥,‘广州救捞1号’立即到‘Jupiter’轮左舷喷水对着火点外围冷却,‘海警’立即到‘Jupiter’轮右舷喷水对着火点外围冷却,协助‘华英’轮送探火队、灭火队到船上开展探火、灭火。”“海巡31”。

  14时03分——

  “现场指挥,我是‘Magic’轮,经核实,我船有29人落水,船上现有人需要转移,有8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需通过直升机转送岸上救治。”“Magic”轮。“收到,‘Magic’轮请做好人员转移前动员和安全措施检查,要求全体人员穿戴救生衣。我将派出力量前往救助。”“海巡31”轮……

  记者在“海巡31”指挥室大屏幕上清晰看到,“广州救捞1号”到“Jupiter”轮船艏左舷喷水,“海警”到“Jupiter”轮船艏右舷喷水,“华英”并靠“Jupiter”轮上风舷,送探火队、灭火队到“Jupiter”轮,送完人后“华英”到“Jupiter”轮右舷待命。甚至,5名落水人员开始游向固定翼飞机抛投的救生筏,并爬进该救生筏也纤毫毕现。

  “‘海巡31’轮作为搜救协调中心,实现海、空搜救指挥信号移动接入,演练各阶段场景将通过VSAT系统建立的卫星通信链路及现场微波传输系统传输回指挥部实时显示。”演练现场执行指挥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广东海事局副局长庄则平告诉记者。

  演练分为应急响应、协调组织、现场救助、行动评估4个部分,设有海空搜救、船舶消防、水下探摸、堵漏、人员转移、医疗救助等6个科目。记者在现场看到,演练开始后,中国和东盟参演国家的搜救部门的代表根据各自的职责立即开展紧张而有序的演练,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密切协作配合,成功救助遇险旅客、船舶,并转送至安全水域。

  15时32分——

  “搜救协调中心,搜救协调中心,我是现场指挥,‘Jupiter’轮火灾已扑灭,船舶破损部位堵漏完毕;‘Magic’轮共转移人员人,8名受伤人员已得到有效救治,经海空搜救,‘Magic’轮29名落水人员已全部找到。”“海巡31”轮。

  15时35分,“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圆满结束。

演练现场。

参演船舶列队接受检阅。

组织与参演力量

主办中国海上搜救中心

参与东盟国家海上搜救机构

承办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广东海事局

海事系统

广东海事局所属“海巡31”轮、“海巡”轮、“海巡”轮、“海巡”轮、“海巡”轮、“海巡”轮、海事直升机“B—”

海南海事局所属“海巡21”轮

广西海事局所属“海巡”轮

救捞系统

南海救助局专业救助船“南海救”轮,“南海救”轮,“华英”轮、专业救助直升机“B—”

广州打捞局所属“德明”轮

搜救成员单位

广东海警所属“海警”轮、“海警”轮、“海警”轮

国家海洋局所属“海警”轮

广东省渔政总队湛江支队“海监”轮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飞行服务队固定翼飞机

社会救助力量

广东粤电航运有限公司所属“粤电58”轮

徐闻县海运有限公司所属“海装18”轮

广东徐闻港航控股有限公司所属“紫荆十五号”轮

演练内容示意图

应急响应

险情事故报告

启动应急响应

协调组织

综合漂移路径预报

气象预报预警

专家咨询支持

制定搜救计划和方案

协调力量参与搜救

与外方核实通报

现场救助

海空救助

船舶消防

水下探摸

船舶堵漏

人员转移

医疗救助

行动终止

搜救行动评估

宣布搜救行动终止

硕果搜救为海上互联互通保驾护航

  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8月8日,习近平主席专门为此向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杜特尔特总统致了贺电。

  中国与东盟自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坚持合作与发展主题,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务实合作硕果累累。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一组关系。中国愿继续秉持亲诚惠容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使之成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人们用“同呼吸共命运”来解释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东盟现在的发展,就像一个命运共同体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呼吸着同一片蓝天,共享着同一片大海。为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上搜救领域的务实合作,中国在3年9月召开的中国—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六次高官会上正式提出了“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沙盘推演及实船演练”项目,获得了东盟各国代表的一致认可。4年11月,在缅甸举行的第1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我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确定了实施该项目。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的支持下,项目分为“沙盘推演”和“实船演练”两步进行。年9月,“沙盘推演”在广州圆满完成,来自文莱、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及缅甸等东盟国家代表参加了推演。7年5月和8月,分别召开了2次“实船演练”协调会,会上中国与东盟国家搜救机构的代表专家就“实船演练”的日程安排、总体方案、操作程序等事项进行了讨论。

  南海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走廊,是沟通亚、非、欧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国际海运贸易最为繁忙的海域之一,船舶通航密度大,海况复杂。据统计,每年有6万多艘船舶、世界上半数以上的超级油轮及商船队航经这里,海上运输占全球海运总量的33%。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的油轮为经过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经由南海运输的货物、石油和液化天然气贸易总量分别占全球的1/3、1/2和2/3。南海还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常年在南海海域作业的渔船约2万艘。

  繁忙的海运业在带动中国—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海上安全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南海属赤道带、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台风的发源地,严重影响海上航运、海上生产安全,海上险情事故时有发生。中国在湛江、海南、西沙设置3个救助站点,长期部署专业救助船舶进行值守,为过往船舶保驾护航。

  据介绍,中国—东盟国家已建立了“中国—东盟海事合作机制”、“中越区域性搜救合作机制”等多个机制,此外,多年来,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机构还不断加强海上搜救沟通与协作,提高海上联合应急反应能力——年6月,受强台风“珍珠”袭击,在南海作业的部分越南渔船和渔民遇险失踪,中国派出救助船,连续奋战6昼夜,搜寻多平方公里海域,组织近百艘过往船舶参与搜救。

  年11月,一艘柬埔寨籍散货轮在琼州海峡海域失火并失去动力,中国派出救助船施救,船上12名船员全部获救。

  5年7月,6艘越南货船在北部湾海域遇险沉没,中国派出救助船艇救起48名遇险船员。

  5年11月,一艘巴拿马籍散货船在菲律宾西面海域时进水沉没,19名船员弃船逃生,中国、菲律宾救援部门组织救援船舶、飞机参救,8人获救。

  年6月8日7时6分,新加坡籍“EPICCOMINO”油船在香港水域船体严重进水,导致船体倾斜,船长决定弃船,其中船员17人,中国籍和印度籍船员各1人,菲律宾籍船员15人。中国组织救援船舶、飞机参救,17人全部获救。

直升机救起落水人员。

医疗救助。

未来乘风破浪丝路扬帆

  近年来,中国一直努力推进与东盟国家的海上搜救合作。4年,MH航班失联后,东盟国家积极参与搜救,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在相关海域执行搜救任务。5年,我国积极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在马来西亚举办的救灾演习。与印尼国家搜救局签署了部门间《海上搜救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举办了中国—印尼国家海上搜救联合桌面演练。年,举办了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沙盘推演。7年4月,与柬埔寨签署了海上紧急救助热线协议。7月,在上海举办了面向东盟国家的海上搜救协调员培训班。目前,正在努力推进与越南签订两国政府间《海上搜寻救助合作协定》。

  “我们常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妥善应对海上安全挑战,加强海上应急管理和人命救助合作,符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利益。”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贺湘琦参赞在演练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合作不断升温。中国和东盟共守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漫长的海岸线,共同维护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运输通道。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搜救机构不断加强合作交流,提高海上联合应急反应能力,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搜救合作将更加紧密。这次实船演练,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海上搜救领域开展的重要务实合作,有助于深化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海上搜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促进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合作机制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开创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合作新局面。

  “这次演练能为我们分享和交流海上搜救经验,合作保障海上和平、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契机。”柬埔寨国家海事安全委员会副秘书长KrouochKimThon海军中将表示,中国与柬埔寨的关系始于公元一世纪,自那时起,中柬两国就在人文、传统、宗教和民族等各领域拥有着广泛的共同点。今时今日,中柬两国已经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柬两国之间的纽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的原因,海上运输的发展往往面临着人命安全风险。仅仅依靠某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有效应对这些安全威胁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提升务实合作与实践,根据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及其他国际规则的要求,在海上开展人命救助行动。

  3年秋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在促进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形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中国连接东亚、西亚、南亚、北非、欧洲海洋交通运输网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实现区域大合作,为沿途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海上搜救,与人的最基本的生命利益息息相关,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是中国与东盟国都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未来双方将通过加强海上搜救等低敏感领域合作,扩大共同认知,实现合作共赢,搭建常态化、区域性的海上搜救合作机制。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方愿同东盟国家一道努力,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演练四大看点

参演力量规模大:

  此次参演的中方力量来自海事、救捞、海警、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等单位,包括各类船艇20艘、飞机3架、应急救助队7支、泰国海军潜水队1支。

桌面推演与实战演练相结合:

  此次演练脚本是在年9月“桌面推演”基础上改进完善而来。“桌面推演”主要演练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协同指挥能力,增进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机构在搜救程序、方案、执行、评估环节的相互了解。“实船演练”主要演练各参演单位的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加强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实战环节的沟通协作能力。

演练科目内容丰富:

  演练模拟场景共分为4个部分,应急响应部分包括险情事故报告、启动应急响应,协调组织部分包括气象预报预警、人员落水后漂移路径预报、制定搜救计划和方案、专家咨询支持、协调力量参与搜救、与外方核实通报等,现场救助部分包括海空搜救、船舶消防、水下探摸、船舶堵漏、人员转移、医疗救助等,演练结束后开展后评估。

演练技术保障要求高:

  “海巡31”轮将作为搜救协调中心,实现海、空搜救指挥信号移动接入,演练各阶段场景将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及现场微波传输系统传输回指挥部实时显示。

观点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司令JoelS.Garcia:

这一次实船演练为今后这片的区域海上安全提供了基础。同样这一次演习也深化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这样规模的搜救行动,没有国家之间的协力合作,仅凭一国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南海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海域之一,而中国在搜救工作上起到的是领导作用,通过寻求多方合作,不仅促进了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合作模式是确保这一片繁忙海域安全的最好保障。

柬埔寨民航国务秘书处搜救中心主任SiengSeloske:

这一次中国—东盟国家的联合海上实船演练举办的非常成功,极大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上搜救的合作。今后中国—东盟将会不断在精良我们的搜救设备上,比如说容积,安全性,航行能力等共同努力。而有赖于中国政府对东盟国家的支持,相信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广东海事局副局长庄则平:

通过这次演练活动,加强了我们与东盟国家海上搜救机构的联系,检验和提高了双边、多边海上搜救机构共同应对海上突发事件、险情、灾难的应急处置能力,为今后的人命救助、航行安全活动共同携手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演练现场指挥、湛江海事局局长王争鸣:

中国和东盟共守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漫长的海岸线,面对跨国跨区域大规模人员遇险事故,单凭一国之力很难有效实施救助。加强各国间海上搜救合作,不仅能对海上搜救作出快速有效应对,还能最大可能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各个国家的救助力量的配合默契程度,会通过演练更加默契,今后这种国家之间的海上搜救联合和合作会更加密切。

演练旗舰“海巡31”向公众开放

11月1日,刚刚参加完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的“海巡31”轮向公众开放,14家应急搜救设备厂家携带诸多最新搜救装备参展,集中展示当前先进的海上应急搜救装备成果,广东海洋大学部分学生、港航企业、市民等数百人参加了开放日体验之旅,近距离感受我国海上救助力量,了解我国与东盟国家的海上救助体系。

当天上午九点半,数百名学生、港航企业、众多市民代表来到湛江海事局码头,兴致勃勃地登上“海巡31”轮参观,海事人员从船舶概况、设备使用、器械操作、应急疏散等方面向市民们介绍“海巡31”轮的整体结构和从事海上应急搜救时起到的巨大作用。

通过此次“开放日”活动,让更多的社会人士更加深入的了解海事部门的职责和使命,普及了我国海上搜救知识,大力增强了群众热爱祖国蓝色国土的崇高意识。

链接:

“海巡31”是全国海事系统第一艘拥有直升机起降平台、直升机库和飞行指挥塔等全套船载系统的海巡船,也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装备直升机库的非军事船舶。

“海巡31”全长.8米,宽13.8米,吃水4.38米,该船排水量为吨,主机采用进口船用四冲程直列柴油机,单机功率达千瓦,最大航速在22节以上。在18节航速时,继航力为海里,自持力达40天。船上备有电动反渗透造水装置,每天可造水15吨。该船还配备了凯文汉修斯(KELVINHUGHES)导航雷达,该雷达系统与电子海图和综合航行信息显示组成综合航行系统,实现了导航的数字化。

赞赏

长按







































如何根治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erer.com/bwtxgp/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