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海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郁金香花的盛开。
我足不出户,就已经在票圈里欣赏到了她的美。
图片盗自老周望野眼的朋友圈
图片盗自周之晗微博
我的老东家电视台门前有,静安寺那里也有。
我一查,原来静安区几乎所有商圈、主要街道以及静安公园、雕塑公园等九家公园都有郁金香。
这么一来,我家门口的大宁公园里办了好几年的郁金香展怎么样了呢?
从礼拜四起,照样人不少。东门口只是小小的一片,更大的花田还在庭院深处,人们就已经按耐不住,拿出手机相机,一顿拍摄猛如虎。手机相机比花还多。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岂止新老静安,黄浦区也看得到郁金香。
浦东的鲜花港也有郁金香花展。
杨浦的共青和徐汇的植物园多半也不会拉下。
这是上海老早最大的东西两大苗圃:共青苗圃和龙华苗圃。苗圃的花种一般都是多过普通公园的。
图片来自网络。年上海街头。
这样的三月,让我想起年,我第一次在上海植物园看郁金香展的往事。
那时,我已经在电台做记者了,听说上海植物园从荷兰引进了郁金香,经过培育,已经可以在上海生根开花了。
那是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个有很多郁金香品种的花展。从此,上海年年都有郁金香花的展出,而且从点到面,规模越来越大。
这在当年也算不小的新闻,于是我就赶了过去。
当年听上海植物园的技术人员介绍,郁金香最早产于小亚细亚,也就是土耳其一带,17世纪引入荷兰,后来成为了荷兰的国花。
我们上海要培植郁金香,当然是从荷兰去引进的。
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改革开放之前,乃至民国时期,上海有没有种过郁金香,已无可稽考。至少当年没有人说有过。我至今也没看到过任何文字记载。
现在网上多有说,郁金香原产地是新疆、西藏。真伪难辨,亦不排除样样“古已有之”式的杜撰。《辞海》里,亦只含糊一句:各地多有栽培。堪称“端水大师”。
主张郁金香原产地在本土的,有一个看似狠有力的证据,那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句“兰陵美酒郁金香”。
有人考证,这句诗并不指向两样东西:兰陵美酒和郁金香花,而是指,兰陵的美酒用一种郁金的东西泡过后散发出的香味。而李白诗中的下句“玉碗盛来琥珀光”,直接道破了个中天机。据说用郁金泡过的酒不但香,酒还有琥珀般的色泽。
而古代狠多药典里也记载过一种叫“郁金”的姜科植物,俗称姜黄。
传统中医认为它可以活血止痛,其块茎可以入药、泡酒,也可以用来调味和染色。
这样的美酒,不光兰陵有,我们上海的嘉定南翔好像也有。
据南翔的地方志记载,他们生产郁金香酒也有年历史了。民国二十六年(),南翔的郁金香黄酒还在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上获得过金质奖呢。
说回郁金香花。
年,我在上海植物园第一次看到了来自荷兰的郁金香花。她那杯型花瓣和挺拔枝干所散发出来的高贵气质和忧郁气息确实很让人震撼。
更加令我震撼的是,那一次,我看到了一支真的活的黑郁金香。
图片来自网络。当然不是当年那支。
据介绍,它是被人工培育出来的,从荷兰小心翼翼地运来,放在一个展厅的深处,用一个长约三米、高两米、宽一米多的黑色网状纱帐里,厅里的灯光很暧昧,让这支黑郁金香更为神秘。
拍照当然是不允许的,植物园的技术人员介绍起来也轻声轻气,生怕打断了她的美梦。
毕竟黑郁金香,又叫“夜皇后”,英文是“Queenofthenight”。女皇的梦谁敢惊扰。
我们参观者早已备感荣幸,敬畏不已,更是大气也不敢出。
图片来自网络
我毕竟是记者,我被允许凑得很近去长时间观察。其实,那朵黑郁金香也没有太黑,略偏紫。
纯黑向来太难,自己用别的颜料调过黑色的都明白。一般要么偏蓝、要么偏紫。要命的是,还要黑得略有光泽,太难得了。
花是很不容易开成黑色的。
因为花要接受阳光,浅色的乃至红色的花都能反射太阳光中热量较多的光波,避免自身灼伤,这是植物的自我保护机制。
图片来自网络
而黑色的花,理论上可以接受所有光波,全吸收,也最易被灼伤。因此,在长期进化中,物竞天择,黑色的花便越来越少。
我们人在高温天,也是穿白的衣服更适宜,穿黑的衣服则更容易吸收热量,何况娇嫩的花呢。
另外,花粉是要靠昆虫来传授的。而据说黑色的花很难吸引昆虫,所以,又是物竞天择,缺少昆虫传播花粉的黑色花越来越少了。
如此一来,多少年以后,这个星球上据说只剩下了8种黑色的花了。我看到过照片的,除了黑郁金香,还有:黑牡丹、墨菊、黑百合和黑玫瑰,还有什么,不得而知了。
图片来自网络
物以稀为贵。黑郁金香也很珍贵,备受歌颂。
法国作家大仲马写过一篇名叫《黑郁金香》的小说。法国导演克里斯蒂安·雅克(年代)还拍过一部名叫《黑郁金香》的电影。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外号“黑郁金香”,由阿兰·德龙扮演。他演骑士精神以及忧郁的爱情,太合适了。
上海曾经译制过这部电影,为阿兰·德龙配音的是童自荣。
我查了一下,这部译制片上映在年,至于是不是受到上一年上海植物园郁金香首展的启发,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一说的是,郁金香开花开得早,只要温度达到摄氏5度以上,她就可以开花,于是,她便成了春的使者。
作为国花,荷兰的郁金香日好像在每年一月的第三个礼拜六。荷兰是高纬度国家,在北纬49度到53度之间,相当于我们东北的满洲里和漠河之间。
图片来自老周望野眼朋友圈
如今开到上海来了,而且风头如此强劲,除了让位于报春的梅花,郁金香成了申城闹春第一花。相比之下,海棠、桃花和樱花都只好甘居其后了。
今年郁金香的阵仗更大,与年相比,大有“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意思,大家的镜头也只好先对准她了。
郁金香,英文是Tulip。
这又让我想起20年前的网络世界,大家还在用Yahoo通信,用Google搜索,用MSN聊天,用Spaces写博客,相互踩来踩去。
还记得,当年,有好几个女孩子把自己的昵称写成Tulip。
上海人爱郁金香,可见一斑。当然,也许她们只是为了别人会问一声,Tulip啥意思?郁金香的花语是什么。
行笔到此,耳边响起了朴树的歌:
她们已经被风带走,
散落在天涯。
我还写过:
老上海热天价的16种正确打开方式
上海弄堂童谣小全
“老克勒”,只是个传说
“上只角”,“上”在哪里?
上海话里濒危的99种对人的贬称
上海人家早饭鄙视链指南
应读者要求,将我曾经写过的所谓“十万加”罗列如下:
上海人的做人窍坎:“九个要”与“一个覅”
说说上海人的“腔”和“调”
三人三家三碗三虾面历险记
老底子哪能“摆桌头”
“淮国旧”里“领市面”
廿六号,买米去
梦回淮海路那个最后的街角
“沪普”故事:老清早外婆很忙
上海话形容面孔难看的44种讲法
更多在这里发表过的文章都已收到下面的各种集子里了。
要买书的,请先扫下方这个览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