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优课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好课录

周丽简介

周丽,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实验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中国好教师、省中学语文学科优秀教师、市明星教师、骨干教师,区明星教师、“四有”好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十佳班主任。教学能力突出,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多次在省市区执教公开课,执教《渔家傲》在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部优,多篇课堂实录发表于国家级期刊,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区一等奖,参与编写《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创新实用教案》等书籍。

王佑军简介

王佑军,荆州市教科院院长,中学语文教研员,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省政府督学、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专家。

提出了荆州语文发展的三条主线,即致力于让学生学习规范的语文、生活的语文和生命的语文,推动荆州语文教学改革向更深处迈进;率先提出“中学作文课程化”主张,带领荆州教师开展作文教学课程化实验,使荆州作文教学做到了序列化、模块化和规范化。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著有《敲开作文教学的果壳》、《写作教学的智慧》、《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等著作。

八下第五单元:学写游记

周丽(荆州市沙市实验中学,湖北荆州)

王佑军(荆州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荆州)

[名师说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随着“研学”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结伴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园博园的特色,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玩,总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而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

八下第五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情思。《壶口瀑布》,游踪结构全文框架,采用定点观察,让我们感受了黄河汹涌澎湃、柔中有刚的独特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描写冰塔林的景物,融入主观感受,表现出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登勃朗峰》,以散文笔法写所见所感,更用小说笔法写游历之中的所见之奇人,丰富了游记内容。《一滴水经过丽江》,谈丽江的历史,谈东巴文字,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我们可以用课文引路,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教学生几点写好游记的小窍门。

根据以上出发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根据游踪和个人体验,安排写作顺序。

2.抓住游览场景的特点,做好详略布局。

3.用好多种表达的方式,力争文情并茂。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板块:

一、导入:云旅游,赏美景

二、活动:跟课文,学技法

三、交流:聊旅行,议初稿

四、评议:学编辑,谈升格

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他们知道:无论哪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以及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安排了整单元的“游记”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游记”魅力,把握作者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说过:“我们的每一堂课,不仅仅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还要把学生从已知引导到未知的地方,让学生在不知道的地方去思考。”因此,本课例在写作方面的指导意图——学生在活动中体悟:条理清晰的记叙,新颖别致的视角,细腻真切的描写,抒发性灵的思想感情,这些才是写好游记的关键要素。本课例在语文学习能力方面的训练目的——力求在微视频导入中调动学习兴趣,在与文本对话中感知写作技巧,在小组交流中学着倾听和表达,通过富有趣味的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课堂回放]

第一板块:云旅游,赏美景

师:年,故宫迎来了年的大寿,尚未开放的静谧故宫有着怎样生机盎然的春天?4月5日,闭馆的故宫博物馆和数家媒体组织开展了一场网络直播,让我们一起聆听春花与朱墙黄瓦的对话。

“云游”故宫,遍览宫殿之海

视频中解说词:季春时节,春色暄妍,鸟鸣花香,带您“云游”为配合防疫工作而闭馆70多天的故宫博物院,遍览满城春色。

师:你来当导游,用一两句话介绍视频中的美景。

生: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它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殿宇千门万户,楼阁巍峨庄严,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素有金色的宫殿之海的美称,它就是故宫博物院。

师:故宫地理位置重要,规模宏伟壮观。

生:你们看,故宫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真是城城包围!

师:故宫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生:故宫东边这座角楼和其他三座角楼遥相呼应。它们的造型奇特,精美绝伦,与周围环境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故宫局部美如画。我们再看一段视频。

“云游”故宫,一树梨花一承乾

视频中解说词:季春时节,春色暄妍,鸟鸣花香,承乾宫内梨花盛开,春色满园。

师:请大家继续当导游,用一两句话介绍视频中的美景。

生:你们看,墙角伸出一段花枝,花朵于枝头含苞待放,娇羞又纯真,引得游人们放轻脚步,怕惊扰到这一园春色。

师:花枝似多情的少女。

生:红墙黄瓦与桃红粉绿的花草交相掩映,美到了极致。

师:飞檐、翘角、金瓦、朱墙、雕梁、画栋,加上红花绿树,古老的故宫在这一刻焕发了新的活力。

生:季春时节,整个承乾宫就成了一片梨花的海洋。其实也就是一两棵老梨树,就成就了满院春色。

师:一株梨树,就让整个院子变得生动起来。

师:这场网络直播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风景,为故宫增添了新时代的元素,让更多人能够感受闭馆期间故宫的“春日之美、建筑之美、空灵之美”。一场“云旅游”,让我们欣赏到故宫与往日不同的美。同学们应该和我一样,会生发这样的感慨——世界这么大,中国这么美,我要多出去看一看。人们习惯旅游时拍下美图,录下视频,让美景保鲜。如果能把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写成游记,也能重温美好,还能向他人传递美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写游记。

第二板块:跟课文,学技法

师:什么是“游记”?“游记”写什么?“游记”怎么写?我们齐读大屏幕,了解“游记”这类文体。

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游记题材广泛,凡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

游记的写法灵活,在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的过程中,可以抒发情感,夹杂议论。

师:一篇生动的游记,不仅能引导读者跟作者一起饱览美丽的景色,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本单元的课文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小组合作,做几个有趣的活动;跟着课文,学习几点写游记的小窍门。

四个小组抽签领任务:

1.画一张路线图:跳读《一滴水经过丽江》,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2.拍一段小视频:精读《壶口瀑布》第2、3、4自然段,说说作者如何“拍摄”枯水期的瀑布?

3.发一条朋友圈:找出《壶口瀑布》中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替梁衡发朋友圈。

4.录一句导游词:浏览《一滴水经过丽江》,将介绍相关知识的内容录制成导游词。

(小组长公布任务,组员独立思考后动笔)

(三分钟后,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教师出示PPT,小组代表发言)

师:好的游记往往游踪清晰,写景角度和方法丰富,景物特点突出,语言生动,情思抒发自然。我们来通过几个游记名篇来感受一下。

师:按PPT上的顺序交流,请小组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第一小组先来,你们的活动是:画一张路线图。要求跳读《一滴水经过丽江》,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生:我们组的路线图是这样的——(投屏)

生:一滴水从玉龙雪山流下,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来到山间美丽的大盆地——丽江坝。它眼前一黑,跌落到落水洞睡去了。不久,它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顺着玉河,来到四方街前,看到了古城,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后来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经过打着银器的小店、玉器店、字画店。黄昏时,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师:你的讲述条理清晰,你们小组的路线图画得也很清晰。这是谁的大作?

(一名女生笑着站了起来)

师:你标注了图中的地名,图中的走势是根据什么来的?

生2:我在跳读时,发现文中有许多介绍“一滴水”行踪的句子,于是画了出来,再根据先后顺序和描述的地势高低,画出走势。

师:你能抓住关键句来跳读文章,因为作者在写“游记”时,有一个清楚明晰的顺序,让读者明了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这样,一方面便于读者了解所写景物的地理位置及特征,另一方面也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印象。我们读下面的几个句子,看看作者是如何交代行踪的。

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生2:可以用顺着、沿着、来到、出了等词语交代行踪。

师:我们还可以用表方位的词、一些过渡句交代行程。每到一处,观察点不同,所见之景也会不同,随着自己游览参观的开展,将一处处迷人的景物有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移步换景”。

(板书:所至——清楚交代游踪)

师:第二小组接着交流。你们的活动是:拍一段小视频。要求精读《壶口瀑布》第2、3、4自然段,说说作者如何“拍摄”枯水期的瀑布?

生:我们不能亲临虎口去拍小视频,因此,我们交流的是如何拍摄这段小视频。如果我去拍摄,我会站在“河心”,先俯拍“河中有河”的龙槽,接下来仰拍河面,给滚滚而来的黄河水几个特写镜头,再移动镜头,随河水由上至下,记录“跌入”龙槽,碎为水雾的过程。随后,平摄龙槽两边,聚焦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最后,俯拍脚下的石头,展现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

师:你真是一个摄影家,用了好几种拍摄的角度。这在描写上分别叫作俯视、平视和仰视,视角反复转换。

生2:我来补充一下。我们小组采用定点拍摄,是从梁衡的文章中了解到枯水季节虎口瀑布的特点,立足河心,先俯拍,找到“壶口”得名的原因;再仰拍,突出瀑布的“雄”和“险”;接下来俯拍,写瀑布分流后的多姿多彩。让观众通过对比,感受壶口瀑布的动态美、静态美;雄壮美、秀丽美。

师:是啊,文中描写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这样就使得《壶口瀑布》展现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立体感。

生3:开课时播放的小视频里有鸟儿和鸣,让我注意到:我们拍摄时还可以录下各种声音呢,你们可以听到洪流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的声音,可以听到如泉水般的汩汩声,如小溪流淌时的潺潺。

师:是的,我们录一段小视频,可以定点观察,也可以移步换景,要采用不同的角度来记录景点的不同形态;也可以录制景物的声音凸显它的特征。写游记,除了用多种角度外,还可以用联想和想象,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刻画景物。

(板书:所见——多方呈现特征)

师:接下来由第三小组交流。你们的活动是:发一条朋友圈。找出《壶口瀑布》中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替梁衡发朋友圈。

生:我先问问大家,你们发朋友圈时,除了图片,上面的文字内容都写什么?

生2:如果转载文章,我会摘录文中最精彩的语句。

生3:如果发一张参加活动的图片,我会发表一下当时的心情。

生4:如果转发一张别人的小视频,我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你们都习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对不对?(生笑)我们替梁衡发了这样几条朋友圈:(投屏)

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

生:你们看,这几条朋友圈,要么直接写自己的感受“打了一个寒噤”,要么引发感慨——小虎口、大世界,要么表达理性的思考“磨难中的抗争”,你肯定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erer.com/bwtxgs/11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