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很多,中国人为什么对德

QQ客服网络客服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773.html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请一个中国厨子,娶一个日本太太,再找一个法国情人。”虽然,这只是一句供人调侃的话,但是,却是无数中国有钱人向往的生活。另外,这句话还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版本,例如:

“娶日本老婆、雇中国厨子、开德国汽车、住美国房子、戴瑞士手表、用英国管家、去韩国美容、穿法国时装、戴南非钻戒……”

虽然,每个版本都有所不同,但是,最板上钉死的一条就是“开德国汽车”。由此可见,人们对德国汽车的喜爱,对德国制造的肯定。而德国,就如同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低调却富有内涵,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买东西不再看表面,却开始对德国的“靠谱”异常着迷。

今天,低调的奢华,已经成为德国制造的标签,国人认可德国人的严谨务实的同时,他们对待历史时的那种不断反思的态度,更是让中国人钦佩不已。

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德国“粉丝”。

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就迷恋上了德国,中国人就是德国产品的粉丝,大部分人都非常肯定和喜爱德国制造的产品。而哈德,也确实是一场旷日长久的洋“物”运动。其实,早在晚清时期,中国人就开始迷上了德国,对德国制造的所有产品都非常有好感,并且,这种好感还逐渐加深,直至深入骨髓。

年鸦片战争,中国紧闭的大门被列强的炮火轰开了。此时的中国,不管是工业还是军事都已经大大落后于其它欧美国家,之后,中国终于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繁荣昌盛的“天朝上国”了。各路爱国人士纷纷开始发起救国运动,并把重心放在了军工的生产上。

在此同时,中国人通过普法战争,也见证了欧洲大陆上的霸权易主。在年1月18日,德意志联邦这个原本分裂的、弱小的国家,突然强势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他们不仅俘虏了拿破仑三世,还在巴黎的凡尔赛宫镜厅上,举办了德皇威廉一世的加冕典礼,并宣布德国从此统一。

这个原本弱小而分裂的国家,不仅用敌人的鲜血洗清了以往的耻辱,还暂时埋葬了当年拿破仑一世终结德意志 帝国时的仇恨。普法战争的胜利,这种弱国的逆袭,只有在小说上才会出现的桥段居然实现了。它如同一剂及时的强心针,让同样饱受磨难的中国人,那个脆弱的心灵激荡了起来。

如果,有熟读中国近代史的人,一定看过李鸿章的名字,甚至,对他的事情也有很深刻的认识。

但是,大家知道李鸿章就非常痴迷德国军火吗?

当时,李鸿章非常热衷于购买德国制造的产品,其麾下的军火大部分都是购买德国的。例如,曾在年,李鸿章麾下淮军的各个营以及亲兵炮队,就已经陆陆续续购买了德国的克虏伯后门四磅钢炮。一共购买了一百一十四尊,不仅创办了克虏伯炮车队,还聘请德国人来当车队教习。

对于德国的炮车,李鸿章曾评论说:“英国和德国制造的新式炮火最为精妙,并且,德国克虏伯后门钢炮在击败法国军队后更是驰名中外......”许多朝廷上的封疆大吏们,非常认可李鸿章的话,也非常推崇德国制造的军火,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

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军队中的步兵占了总兵力的百分之六十。而这支军队的主要装备,就是德国制造的军火,即:德国制造的七响后膛快炮与毛瑟枪。其实,左宗棠与李鸿章一样,非常推崇德国制造的产品。后来,他还通过各种关系,让胡雪岩在上海购买了克虏伯后膛钢炮四十八尊。

年,克虏伯和另一德国军火公司开展了波鸿协会,李鸿章还利用这次竞争诱惑弗雷德·克虏伯,让他同意并接纳 批留学生到德国的埃森进行免费培训。当然,李鸿章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代表清政府向德国追加购买了八十二门大炮。

到了年,克虏伯的全权代表抵达北京,并与李鸿章直接见面后进行了谈话,还获得了淮军只采用德国克虏伯炮的承诺。

除了上述几点能够看出李鸿章对德国制造的痴迷之外,下面的内容就会让我们发现:李鸿章对于德国军火的痴迷不仅仅于此。

当时,出于对德国克虏伯大炮的信赖,李鸿章舍弃了非常火爆的英国军舰,选择购买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作的军舰。

那么,李鸿章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原来,是因为这个厂家与克虏伯有着非常深入的合作。

当时,北洋海军七艘主力舰里就有五艘是德国制造的,其中,包括了赫赫有名的铁甲舰“定远”和“镇远””,以及巡洋舰“济远”、“经远”和“来远”。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无论是“致远”还是“靖远”,在这剩下的两艘英国制造的军舰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克虏伯舰炮的身影。

有统计,在年到年这19年间,清政府购买了大量的克虏伯家族的军火,光购买的大炮就接近两千门,这样的订单在当时是非常庞大的。甲午战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继续编练新军。这期间,购买的装备基本都是德国的,武器也要从德国引进,连军队的制度,也有模仿德国的地方,并且,还计划要在年前练成三十六镇新军。

除了李鸿章之外,袁世凯也非常推崇德国军火,他新建的陆军中炮队的装备也都是克虏伯炮。

从辛亥革命到 ,几乎在每一场战争中我们都能够看到“汉阳造”这一轻武器的身影。而这款武器的原型,正是德国一八八八式委员会步枪。在现代的抗日神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武器——驳壳枪,它拥有“盒子炮”、“大镜面”、“快慢机”等等别称,也是德国毛瑟的专利。

不过,实际上不管是清政府还是清末的“洋务派”,他们对于德国的喜爱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忽略了德国的软实力。他们只看到了坚船利炮,只看到了德国军队用德国制造的军火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却忽略了德意志联邦在整个十九世纪,甚至更久以来,在各项软实力上所做出的奋斗和努力。

从年开始,普鲁士就和周边的国家建立了关税同盟,这期间,也在不断招揽新成员让更多的国家认识到这个同盟并加入他们。这个关税同盟,让各联邦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交流也越加频繁。国家大门的开放给德意志联邦带来了生机,也让德意志联邦的经济蓬勃发展最终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除了在经济方面做出调整和努力之外,普鲁士还从教育入手积极改变国家的软实力。

从年开始,普鲁士就实行了强迫性的教育制度。在十五年之后,普鲁士就有着高达百分之八十的入学率,相当于一百个学生里面,就有八十个人入学。教育的红利给普鲁士带来了远超英、法的动力,这也大大拉升了国家实力。

到了年,德国完成了统一,其政治权利上的相应配套设施也早已准备齐全。作为大哥的普鲁士带领德意志同盟的其它国家共同实现了这次统一,也因为前期的准备避免了一些新兴政权上的低级错误,才能让国家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这其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的奥托·冯·俾斯麦。

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这期间,他犹如一匹识途的老马,用他超越常人的理性和政治智慧,在德国统一初期便有效地遏制住了革命中民粹主义的扩大,把民众的激情以及一些过多的能量都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之中,最终,让国家能够更平稳地度过统一初期。

话说,在年,纳粹党带领他们建立了当时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给德国带来了 的战争,让国家陷入了动荡。与此同时,他们也对德国发展做出了贡献,帮助德国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体系,降低了当时的失业率,减少了失业人员数量,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同时,当时的领导人也凭借着自己果断的行事作风,让德国在短时间内从战败国的阴影中重新站了起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在说说当时非常喜欢德国的蒋介石。蒋介石非常推崇和赞赏能够迅速崛起的德国,这点早在他留学日本的时候,就能看到端详。

那时候的蒋介石学习德语,认真学习和研究德国的制度、政策等方方面面,并在年与年两次奔赴德国学习。蒋介石一心学习德国,他认为:中国应该主动学习德国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制度,并在《军声》这本杂志上,高度赞扬了德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制度。

在第三帝国建立以后,蒋介石和这个国家进行了精神上、“灵魂”上的交流,从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向蒋介石赠送自己的照片、德国的国防军荣誉军刀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德国对蒋介石还是非常友善的。当然,蒋介石也是非常崇拜他们,甚至扬言道:中国也需要自己的领导人。

当时,国民党内部还有人建立了一个名叫蓝衣社的组织,这个组织效仿的就是纳粹中的冲锋队——褐衫队。“中正式”是中国近代的 款制式步枪,是德国授权的二十四式毛瑟步枪的中国版本,就是用蒋介石的名字来命名的。

不过,蒋介石对德国的喜爱与洋务派一样,也仅仅只停留在军国主义的层面而已。

当然,在民国时期,并不仅仅只有蒋介石一个人强烈表示了自己对德国的喜爱。根据《统一后的德国对世界的影响》这本书的记载:在年到年这六年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南方政府,也曾经想方设法地争取德国的支持,但是,最终却没能实现。

在国民党和共产党 次合作失败以后,国民党内的右翼势力就聘请了大批德国军事顾问对中央红军进行了“围剿”行动。在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的时候,国民党军队还购买了大量的德国山炮。甚至,就连彭将军也不得不承认,国民党军在第五次“围剿”时候,其武器装备与以往几次有了大大的提升。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这些德国军火让共产党吃了大亏,被迫开始长征之路。可惜,这都是国民党对德国单方面的示好,一头热的买卖始终是没有办法长久的。之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迫使德国必须在两个国家里选择一个。

,因为中国原材料的战略价值远不如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最终,纳粹德国选择了日本抛弃了民国政府。后来,国民政府转而投入美国怀抱则成为了一件必然的事情。

不管是近代还是现代,大部分中国对德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erer.com/bwtxgs/1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