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投资者对K线技术十分重视。他把K线中的一些见顶信号与见底信号都已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并不理想,这使他很沮丧。比如,年7月29日,上证指数出现大震荡,当日拉出有很长下影线的阴线,随后3日出现了3根小阳线。他认为下跌时出现长下影线,说明下档支撑力度很强,之后的3根小阳线是红三兵,表明主力洗盘结束,开始上攻。结果第二天追了进去,套在高位,损失惨重。
这些现象很多投资者会碰到,那么投资者对K线易学难用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事实上:K线信号不是没有用,而是自己过去使用的方法不对,当方法纠正后,K线技术的重要作用就显示出来了。
研究K线必须重视的三个要素K线是价格运行轨迹的综合体现,无论是开盘价还是收盘价,甚至是上下影线都代表着深刻的含义,但是运用K线绝对不能机械地使用,趋势运行的不同阶段出现的K线或者K线组合代表的含义不尽相同。笔者认为,研究K线首先要明白如下几个要素。
第一,同样的K线组合,月线的可信度最大,周线次之,然后才是日线。当然有的投资者喜欢分析年线或者分钟线,通过对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研究,笔者认为参考意义不大。月线出现看涨的组合上涨的概率最大,周线上涨的组合可信度也很高,而日线骗线的概率较大,但是很常用。因此,在运用K线组合预测后市行情时,日线必须配合周线和月线使用效果才能更佳。
第二,股价运行的不同阶段出现同样的K线组合代表含义不相同。比如,同样是孕线,在下跌段尾声出现就比震荡阶段出现的见底信号更可信。所以,我们不能一见到孕线或者启明星线就认为是底部到来,必须结合整个趋势综合来看。
第三,K线组合必须配合成交量来看。成交量代表的是力量的消耗,是多空双方博弈的激烈程度,而K线是博弈的结果。只看K线组合,不看成交量,其效果要减半。所以成交量是动因,K线形态是结果。
以上这三个要素是研究阴阳K线的前提,只有重视这三点才能去研究K线。
如何识别骗人的“影线”?影线分上影线下影线两种,一般情况上影线长,表示阻力大;下影线长表示支撑力度大。不过由于市场内大的资金可以调控个股价位,影线经常被大资金用作骗线,上影线长的个股,并不一定有多大抛压,而下影线长的个股,并不一定有多大支撑,也就是说见到个股拉出长上影线,就抛股并不一定正确。因此,投资者在遇到以下情况时不要惊慌。
1、试盘型上影线。有些主力拉升股票时,操作谨慎,在欲创新高或股价行进到前期高点时,均要试盘,用上影线试探上方抛压,也可称“探路”。上影线长,但成交量未放大,股价始终在一个区域内收带上影线的K线,这是主力试盘,如果在试盘后该股放量上扬,则可安心持股,如果转入下跌,则证明庄家试出上方确有抛压,此时可跟庄抛股,一般在更低位可以接回。注意,当一只股票大涨之后拉出长上影线,最好马上退出。
2、震仓型上影线。这种上影线经常发生在一些刚刚启动不久的个股上,有些主力为了洗盘、震仓,往往用上影线吓出不坚定持仓者,吓退欲跟庄者。
投资者在实际操作时,要看K线组合,而不要太白癜风不能吃什么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