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京考常识热点你知道这些中国航天

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成功。

导语:对航天领域而言,年注定将是一个不甘平凡的年份。今年,中国航天首飞了两款新型运载火箭,发射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然而面对这些骄人的成绩,我们应该知道,今天的辉煌是无数无名历史前辈血和汗积累的结果。那么问题就来了,你知道中国航天历史上有哪些第一吗?接下来随小编一起涨涨知识吧!

中国有了航天

年4月,国家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同年5月又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五院,钱学森任院长),正式宣布成立,代号部队。这一历史性的纪念日,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航天事业。

中国第一枚导弹

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年3月初,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运往酒泉发射场。3月21日,导弹发射失败,后经认真总结,找到了问题症结。年6月29日,修改设计后的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第一枚探空火箭

年2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千米,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第一枚国产中程导弹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新型号中程导弹的研制工作,这个型号从年3月结束方案设计阶段,相继转入初步设计、技术设计、试制生产、地面综合试验等阶段,到年底进行首次飞行试验,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

“两弹”第一次携手

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塔爆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此前不久,中国新研制的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刚好为“两弹”结合创造了前提。年10月中旬,又接连进行了“两弹结合”的冷试验并取得成功。年10月27日,头部装着核弹头的导弹像一条怒吼的巨龙直冲云霄。几分钟后,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米高度实现核爆炸,“两弹结合”试验圆满成功。

第一颗卫星上天

年4月1日,装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和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列到达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4月24日,卫星按预定时间发射进入轨道,晚9点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宏亮。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年初,返回式卫星进入正样研制阶段。年11月26日该星按时发射,火箭按预定程序飞行,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轨道近地点高度千米,远地点高度千米,轨道倾角63度,入轨精度符合设计要求。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顺利地按预定时间返回中国大地,获取了丰富的遥感资料。

自行研制的第一枚飞航导弹

年初,中国开始仿制飞航式导弹,年底仿制的第一个海防战术导弹型号——上游一号舰舰导弹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了海军部队,结束了中国海军有舰无弹的历史。年开始自行研制全新的导弹——鹰击八号。鹰击八号为高亚音速超低空掠海飞行、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小型多用途导弹。年11月,鹰击八号导弹首发飞行成功。

第一次水下发射火箭

年,中国大型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研制取得了初步成果。之后,越过了单级火箭阶段,直接研制两级发动机;越过陆基火箭阶段,直接研制潜艇水下发射火箭。年下半年,固体燃料火箭进入总装测试阶段。年1月和4月,在地面成功的进行了两发固体燃料火箭由发射筒发射的飞行试验。年10月12日,装载着固体燃料火箭的试验潜艇,徐徐驶出海港,驶向大海,潜入发射深度,随着一声“发射”口令,火箭瞬时被强大的燃气压力推出发射筒,跃出碧海,直刺蓝天。发射获得成功,它标志着中国的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

年,中国开展了运载火箭及通信卫星新技术的研究。年,确定选用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方案。年3月下旬,完成了卫星、火箭在技术阵地的测试工作。3月28日,试验通信卫星和运载火箭向发射阵地转运。4月8日19时20分,火箭发射成功。4月10日,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入轨精度极高。4月17日18时,卫星通信试验正式开始。5月14日,通信试验结束,正式交付使用。从而使中国的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了试用阶段。

第一个航天发射场

年初,中国在酒泉以北的戈壁滩上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年,根据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在酒泉发射场建造了可以发射多级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有两个工位的发射场区。发射工位最壮观的设施是高55米的一号龙门塔。之后又续建了一个重型卫星的发射工位。

第一个通信卫星发射场

由于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的地理位置在北纬40度以北,不利于发射通信卫星。于是就有了西南航天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年——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建设。

其中工作塔总重多吨,他将完成西北发射场一号龙门塔和脐带塔两项设施的任务。工作塔高77米,三座避雷塔高多米。控制站在离发射场数千米的地方,有一座指挥控制大厅,装有总指挥台和一座宽18米,高6米的大型组合式显示屏幕,其中心部位是一个彩色电视屏幕,其宽度为5米,高3.75米。发射前,它显示发射阵地的电视图像,运载火箭起飞后,它显示运载火箭实时飞行的弹道曲线和特征参数。

利用发射场这些现代化的发射指挥设备,指挥员可一目了然地观看发射前后的全过程。

长征火箭第一次商业发射

年10月,中国宣布对外承揽商业发射服务。年1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亚洲通信公司签订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服务合同。

年4月7日,中国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跃起,直上九霄。长征火箭第一次对外商业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第一次“一箭三星”

年9月20日,中国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发射了3颗卫星,3颗卫星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这种“一箭三星”技术当时在世界引起了很大轰动。

第一个固体火箭上面级

年中国自行研制的上面级固体近地点变轨火箭发动机——EPKM,两度与“长二捆”联袂,将“亚洲二号”和“爱科斯达一号”卫星送入千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至此,结束了中国发射大重量卫星必须使用外国上面级固体发动机的历史,同时,也开辟了中国固体火箭跻身国际发射舞台的新纪元。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号,于年11月20日6时30分发射成功,飞船准确地按运行轨道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个小时,于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在预定地区安全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到年12月30日,“神舟”二号、三号、四号又先后相继发射、往返成功。

中国遨游太空第一人

年10月15日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绕地球飞行14圈后,10月16日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运行的“神舟”五号发送返回指令。6时36分,地面搜索人员找到了“神舟”五号返回舱。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入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嫦娥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

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基地开建

年9月14日,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工程正式开工。该发射中心可以发射正在研制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作为低纬度滨海发射基地,文昌航天发射场不仅可用于满足中国航天发展的新需要,还能借助接近赤道的较大线速度,以及惯性带来的离心现象,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减少(同型号火箭推力可增加10%),亦可通过海运解决巨型火箭运输难题并提升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据称,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至15%,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同时,发射基地选在海南,火箭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火箭的大小就不受铁轨的限制(长征二号系列由于受到铁路运输的限制,其组件的最大直径只能限制在3.5米)。另外,从海南岛发射的火箭,其发射方向0公里范围内是茫茫大海,因此坠落的残骸不易造成意外。

作为中国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也是目前国内最大、发射条件最好的卫星发射基地,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未来可用于发射正在研制中的重型“长征五号”以及正在预研制中的其他系列运载火箭,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属载人航天器,于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天宫一号高10.4米、重8.5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年11月,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中国3位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飞行器。

年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

最高清的月球表面图像

据英国《独立报》年2月1日报道,这些图像由“玉兔”月球车拍摄。作为“嫦娥三号”探月任务的一部分,“玉兔”于年12月在月球着陆。

报道称,中国的着陆器是前苏联的月球车2号在年停止活动后第一个在月球上运作的,并且现在保持着月球车最长运转时间的纪录。

报道称,这些图像是现有在月亮上拍摄的最精细的图像,展示了岩石嶙嶙的月亮表面、月球车车辙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岩层。

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

一步实现绕火与着陆

年4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透露,年1月,中国批准立项了火星探测任务。中国正在严密地制定工程计划,争取在年这个窗口发射探测和着陆巡视的火星探测器。

“我们要能够一步到位,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它可以研究火星的土壤、环境、大气,以及我们







































有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吗
白癜风能遗传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erer.com/bwtxgs/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