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鲁甸ldquo8bull03

8月4日上午,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在鲁甸县举行“8.03”地震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8.03”地震相关情况。

一、地震灾害情况

(一)人口受灾。

截止8月4日8时统计,受灾人口21万户98万余人。因灾死亡人(其中鲁甸县人,巧家县66人,昭阳区死亡1人,曲靖市会泽县12人)。受伤人(其中鲁甸县人;巧家县人)。

(二)民房受灾情况。

房屋倒塌户间,严重损坏户间,一般损坏户间,已紧急转移安置人。

目前,灾区的交通、电力、通讯已全面中断,抗震救灾工作正紧张有序开展,具体灾情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

二、抢险应急工作情况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及时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并成立由8部门组成的国家减灾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联合工作组赶赴地震灾区查看灾情,协助指导地方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省委秦书记、省政府李省长、省委仇副书记、省政府尹副省长分别作出指示,要求迅速组织力量投入抗震救灾,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省委秦书记、省政府李省长带领省政府工作组及时赶赴灾区,指导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与此同时,市、县、乡党委政府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要求,立即组织抢险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动员各级干部群众,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争分夺秒、千方百计减少灾害对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现在,李克强总理正在赶往灾区途中。

(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省委、省政府及时启动了Ⅰ级应急响应,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会议,启动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市级4家班子主要领导、分管联系领导以及民政、消防、医疗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全面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市委、市政府在鲁甸县文屏镇成立了昭通市鲁甸“8·03”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在震中地区龙头山镇成立了前线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时间派出第一批前方工作组携带车载电台、卫星电话等应急装备先期赶往灾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并迅速派出第二批前方工作组赶赴灾区对灾情发展进行实时监控。相关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各司其职,推动救灾应急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

(二)全力组织抢险救援。一是全力抓好人员搜救。市、县、乡火速调集机关干部职工、医疗救护人员、公安干警、驻昭部队官兵、乡村干部和民兵应急分队余人、投入抢险车余辆,以最快速度深入灾区第一线,开展搜救工作;组织医疗救治专家组6批24人、医疗救护人员余人赶赴灾区,全力做好伤员救治工作。武警水电部队已组织人,武警交通部队已组织60人,省煤监局组织7支70余人,蒙自武警41师人,正在赶赴灾区途中。二是全力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对进入灾区的公路实行交通管制,全力维护灾区交通、治安秩序,保障救援队伍以最快的速度深入灾区第一线,尽最大努力抓紧搜寻和运送受伤人员,在第一时间尽可能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援。商务部门为灾区提供移动式撬装加油机,以保证抢险救灾正常用油。三是全面做好消杀和防疫工作。组织专业防疫队伍,全面开展灾后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妥善转移安置灾区群众。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紧急调运救灾帐篷00顶、折叠床套、棉被床、大衣件到灾区、彩条布1件,雨衣件,衣服00套。市级财政向重灾区鲁甸县、巧家县分别调度地震救灾应急资金万元和万元,巧家县级财政安排万元救灾资金,用于开展抗震救灾工作。通过积极组织灾民自建临时抗震棚、投亲靠友、转移到安全的村委会和学校及县城安置等方式,解决灾民临时避险安置问题。积极组织大米、方便面等应急生活物资,其中方便面件、矿泉水件、面包件,及时向灾民发放,确保受灾群众有住所、有衣穿、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伤病能医治。

(四)狠抓生命线工程抢通保通。省、市、县、乡各级及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动员各级力量投入生命线工程抢修和保通工作,全力确保救灾物资的调运和救援工作的全面开展。重点对灾区交通、供电、通讯、供水等关键部位进行认真排查,及时抢修交通、电力、通讯等受损的生命线工程。鲁甸县小寨至龙头山镇道路正在全力抢通。同时,通讯、电力等部门迅速动员大量救援力量,努力恢复地震灾区的配套设施。

(五)切实稳定群众思想情绪。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中央和省领导对抗震救灾工作的指示精神,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积极引导干部职工、群众职工不信谣、不传谣,有效遏制了一些谣言和小道消息的传播,起到了正视听、安民心的良好效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管控,严防特殊情况下出现非正常的治安问题,保障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下步主要工作措施

这次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昭通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创。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全市压倒一切的任务,动员和组织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抗灾一线,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抗震救灾工作。

(一)全力做好伤员救治和死者善后工作。坚持把人员搜救工作放在第一位,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下最大的力气,全力做好被掩埋群众和失踪群众的营救工作和因灾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因灾伤亡人员,尽一切办法减少伤员的致残率。全面做好死者家属的抚恤及善后工作,让生存下来的人增强生活的信心,积极做好抗灾自救。

(二)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物资供应。抓紧组织建设临时住房和应急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好房屋受损严重的群众。及时组织发放衣服、棉被、饮用水、粮食等救灾物资,全力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受灾群众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三)抓紧抢修生命线工程。组织队伍对灾区供水、供电、交通、通讯、水库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抢修电力、通讯等受损的各项设施,确保公路通畅、供电正常、通讯畅通、群众生活用水安全。

(四)做好查灾核灾和灾情监测工作。抓紧开展灾情核实工作,加强震情监测,为各级党委、政府研判灾情,指挥抗震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五)加强排危除险和次生灾害防范。扎实抓好受损民房和生命线工程的查危排危工作,该拆除的尽快拆除,该修复的抓紧修复,严防次生灾害发生。科学、安全地处理好堰塞湖的泄洪工作。继续抓好公路沿线地质排危工作,在危险地段、危险区域设置警示牌,最大限度保障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大力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坚决防止因天气炎热、防疫措施不到位而发生疫病。

(六)全力维护良好的救灾秩序。全面加强对各级各类救灾力量的统筹协调,统一指挥、统一调度,避免“各自为阵”,确保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及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确保交通畅通,保障运送伤员、受灾群众、救灾人员、物资等抗震救灾车辆优先通行。

(七)加强信息沟通。努力做好抗震救灾信息的沟通和衔接工作,及时上报抗震救灾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掌握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对我市抗震救灾的最新指示,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加强信息共享,及时通报抗震救灾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前线指挥部、各个工作小组以及其他各级各部门的抗震救灾信息互通共享,为抗震救灾赢得宝贵时间,形成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

(八)及时编制恢复重建规划。组织有关部门,在全面掌握灾区有关情况的基础上,及时编制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确保抗震救灾应急救援一结束,立即投入恢复重建。

(九)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维稳工作。积极发挥各类媒介对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及时将各级党委政府的抗灾救灾措施、社会各界对灾区的关爱向社会通报,稳定灾区群众的紧张情绪,防止误传谣言、误信谣言。加强灾区治安防范,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灾情核实难。由于灾区地理环境差,加之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我市虽全力组织查灾核灾,但进一步核实灾情的难度较大,工作量相当大。二是恢复重建难。受灾人口多、房屋及基础设施受损重,造成灾害经济损失巨大。昭通属于乌蒙山扶贫开发片区的核心区域,地方财政极为困难,随后即将开展的恢复重建工作任务艰巨。三是抢险保通难。除重灾区鲁甸县以外,全市还有多条公路需要保通,抢险保通任务重,加之灾区山体地质脆弱,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三天降雨多,容易引发次生灾害,抢通进度难以保障。由于受时间紧急和保通经费的局限,目前只能进行简单的抢通,道路通而不畅,加之救灾车辆多,大型货运车辆难以通行,影响救灾物资运输,抢险保通保障任务特别繁重。四是灾民安置难。在救灾工作中,由于震区山高坡陡,地形地貌复杂,选择灾民安置点难度大。特别是在转移安置灾民中,搭建简易棚舍所需的彩条布(三色布)需求量大,市场供应困难,灾民临时安置非常艰难。五是地质灾害防治难。灾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构造复杂,地势陡峭,沟谷纵横,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危害大,防治技术和防治经费无法满足需要,地质灾害防治十分困难。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应急处置与科技保障

(云南省地震系统现场指挥部)

一、地震参数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在鲁甸县龙头山镇,处于北东向昭通—鲁甸断裂、莲峰断裂和北西向昭觉—布拖断裂之间,距鲁甸县城20km,距昭通市40公里。

截止8月4日8时整,鲁甸地震序列共发生地震次。其中,4级4次,3级5次,其余均为2级以下地震,最大地震为6.5级。

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地质地貌错综复杂。震区5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记录的5级以上历史地震17次,5级16次,6级1次。就目前掌握的信息分析,此次地震有以下基本特点:

是我省境内0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波及范围广。

2.本次地震震源深度浅,地表振动强烈。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是典型的浅源地震。据云南省强震台网龙头山强震动台记录,东西向的最大加速度gal,因此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严重。

3.灾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比全省平均值高1倍。

4.震区属国家级贫困区,抗震能力较弱。

5.灾区地形崎岖,构造复杂,地层破碎,又恰值雨季,滚石、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易发。

上述因素将会增加抗震救灾工作的难度。

二、应急响应

地震发生后,中央领导,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做出重要批示。

云南省地震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I级响应,立即向中国地震局、省委和省政府上报地震参数,及时了解灾情,紧急召开会商会,对地震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加强震情研判。

省政府启动I级应急响应,秦光荣书记、李纪恒省长率省政府工作组,于昨天18点30分乘机赶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中国地震局派出由修济刚副局长带队的有关单位部门专家共15人赶赴灾区。云南省地震局皇甫岗局长带队的地震现场工作队人、于17时40分赶赴震区,携带8套强震仪、3套微震仪、1辆动中通卫星通信指挥车、1辆后勤保障车、宣传车及相关专业设备,迅速奔赴灾区,开展加密监测、震情分析、烈度评定、灾害调查与评估、科学考察、应急宣传等工作。

三、处置措施

省地震局按照应急预案,同时成立前后方指挥部,各小组迅速开展工作。

1、加密监测:昨天连夜安装增设强震2台、微震2台。震区公里范围内,测震台15个,巧家地震科学台阵42个,地震前兆测项68个,已经覆盖整个震区。

2、灾害调查:由北京、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震专家构成的现场灾评组,分赴鲁甸、巧家、会泽以及周边等地开展灾害损失调查、核查和烈度圈定工作。

3、科技支撑:一是在震后15分钟内,根据震区及附近强震记录快速圈定了可能的极灾区范围,完成震害初评估报告,为紧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二是紧急架设完成了应急通信系统,保障通讯畅通;三是在地震现场指挥部安装了余震实时监视系统。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滇东北地区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特别突出,因此,抗震救灾、灾民安置等必须高度警惕地质灾害的威胁。

地震部门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密切跟踪震情监视、灾害损失评估和应急宣传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我们将全力收集相关信息,核查灾害损失并及时通报震情和灾情。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治疗要多少钱
贵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erer.com/bwtxgs/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