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分析的晋城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王飞,王文磊,解晓悦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谷)
摘要:森林康养作为一种新产业、新业态,逐渐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热点,该产业的发展对于地区经济转型、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基于晋城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运用AHP方法对晋城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康养资源富集、专业人才缺乏等优劣势条件,提出了加强森林康养林建设、完善森林康养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加强森林康养人才建设、智慧森林康养技术建设和森林康养品牌化运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森林;康养;AHP分析
中图分类号:S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6--04
DOI:10./j.cnki.issn-..06.
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年《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发展森林康养的主要任务,科学制定产业规划,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朱业辉指出,森林康养产业属于健康行业的新探索,并逐渐兴起,作为一种绿色富民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谢中等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于森林康养的需求增加,森林康养逐渐成为国际上极度盛行的健康体验模式,这种模式集文、旅、康于一体,将成为大生态大健康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2]。张英璐指出与其他发达地区的森林康养产业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该产业在我国将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3]。目前,学者们对于森林康养产业的作用和发展方向等开展了深入研究,但是基于AHP分析研究市域范围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尚属空白。为此,笔者选取晋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AHP方法分析其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环境,并提出发展建议。
1晋城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概况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是以煤为底色的传统工业城市,是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但煤的开采利用破坏生态环境,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年,晋城市被确定为山西省唯一的“农林文旅康”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凭借良好的森林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晋城经济转型的发展要求,应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近年来,陵川、阳城等县基于森林资源,围绕黄围山风景区、蟒河自然保护区、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延伸康养产业,打造“避暑天堂”,一些地区被评为“中国森林氧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晋城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分析
2.1优势
2.1.1区位优势明显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下辖城区、泽州等6个县,交通网络纵横交错。民航:已经规划建设晋城、阳城通用机场及晋城民用机场;铁路:太焦铁路等贯穿全境;公路:晋阳、晋济等相继竣工通车。晋城市便捷快速的综合交通网络,将成为山西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
2.1.2森林资源丰富
晋城市位于温暖半湿润地区,适合林木生长发育。年,全市森林有hm2,覆盖率达40.65%,居山西省首位。其中,天然林占全市森林面积的70.2%,其中中条山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已发现千余种,重点保护的树种10余种,年4月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晋城市森林景区数量多、品位高,王莽岭、棋子山、蟒河、珏山为典型代表。王莽岭清爽宜人,有清凉圣境的美称;棋子山人工林绵延百里,沟谷深邃、峋岩峭壁,奇峰异峡的峡谷风光,棋源文化闻名海内外。蟒河景区内峰峦叠嶂、山色青翠,水流湍急,景区内的水帘洞等山间美景让人目不暇接。“珏山月、天下奇”,夜晚的珏山更是一派出神入化的景象,天上人间,琼楼玉宇,宛若仙境。这些知名森林景区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客流,其中不乏大量渴求颐养身心,追求健康的康养人群[4]。
2.1.3康养资源富集
晋城市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八度”优势是康养业发展的主要条件。
(1)纬度:晋城市地处北纬35°~36°,生物多样,属于神奇的北纬30°范围。
(2)温度:晋城市年均气温为5.00~10.00℃,年均降雨量为.00~.00mm,四季分明,适宜度假保健养生。
(3)湿度:晋城市林区多年平均湿度为60%~65%,人体感觉较为舒服。
(4)高度:晋城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海拔位于~m,主要森林旅游区主峰海拔在m左右,非常适宜康养。
(5)洁净度:年,晋城市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十条”目标,全年二级以上天数d,PM2.5达标天数为d,占有效监测天数(d)的71.80%,全年大气环境质量较好。
(6)绿化度:截至年年底,晋城市林木绿化率49.93%,位居山西省之首,具有发展森林康养的突出资源优势。
(7)负氧度:即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浓度,晋城市海拔m及以上林区为负氧离子富集分布区域,其含量可达个/cm3以上,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可达到95%以上,有利于身心调节,抑制各类疾病发生。
(8)精气度:晋城太行山、中条山和太岳山分布大量的油松、侧柏、华山松、白皮松,植物精气含量80%以上的针叶树种,加上栎类、桦树等阔叶树种,配以各类芳香类花卉植物,形成了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5]。
2.2劣势
2.2.1森林康养基础设施不完善
晋城市康养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山村景区“最后一公里”问题普遍存在,部分景区内部道路系统不够完善,缺乏林中游憩步道,住宿、餐饮、停车场地不能完全满足森林康养人群快速增长需求,山区景区的供水、供电和网络通信设施负载力不够,排污能力较差,缺少处理设施。此外还存在景区标识系统建设不足,科学性差、缺乏主体形象设计等问题。晋城市以森林康养服务为主的相关医疗、养老服务中心发展数量还很少,专门的康养体验项目基本处于空白。以康养为中心的养生休憩、休闲度假等的服务功能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改善和提升森林康养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培育晋城森林康养服务接待环境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6]。
2.2.2森林康养专业人才缺乏
晋城市森林康养产业刚刚起步,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于管理决策、组织宣传等方面,专业人才缺乏。精通林业和养生等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掌握旅游和心理专业知识技能的森林康养师更少之又少,急需大力培养。
2.2.3森林康养技术支撑乏力
近年来,山西省将森林康养作为新业态,晋城市作为整市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的试点地区,实施全域规划、全域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但是森林康养标准体系及专题规划支撑缺乏,基本没有标准可以借鉴和依据,急需完善晋城森林康养产业标准体系,科学编制发展规划,为全市康养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标准体系及专题规划支撑。
2.3机会
2.3.1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强调把其放在突出地位。党中央确立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成为该规划的核心内容。以“绿色”理念为亮点的森林康养业,创新性融合发挥森林的休闲及养生功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2.3.2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森林康养产业理论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目前还处在范围有限、规模较小的起步阶段。年底,山西省出台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相关文件,对森林康产业发展管理办法,森林康养融资、森林资源盘活利用、财政支持、土地要素保障、简化林地审批程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康养配套政策、康养人才队伍建设、康养宣传等方面提出了扶持政策。指出要将森林康养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新型业态予以支持,培育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增长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抓手。
2.3.3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大众对自身健康问题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