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教育精算教育论坛会议

精算教育论坛会议纪要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举办的精算教育论坛于年10月3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国再保险集团等近20所高校和公司的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孟生旺教授、南开大学张连增教授和天津财经大学刘乐平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就中国精算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涉及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专业实习、资格考试、教学方法、精算研究和教师发展等各个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向参会代表赠送了人大版的精算系列教材,包括《金融数学》、《精算模型》、《寿险精算学》和《非寿险精算学》。

部分代表的发言摘要如下。

中国再保险集团袁曦:精算业界看中的技能既有硬技能,也有软素质。硬技能包括扎实的数理基础,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概念,强大的软件使用能力。在信息化的时代,硬技能还包括:强大的信息检索分辨能力,扎实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和快速的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软素质包括:有效的交流,团队合作的能力,大局观和保持自己工作相关性的能力。

在现代的精算教育课程安排中,需要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科学教育,也要有素质教育,包括体育课等等。业界需要和学术界合作,共同推广精算教育和工作的理念,即精算并非只是做准备金的工作,而是为现实的不确定性提供一个风险解决方案的学科。这个不确定性可以来自投资,承保,也可以来自运营,IT等各个方面,包括大数据等等。因此,精算教育可以分等级和层次,运用精算方法的人也不必一定是精算师,在公司运营的各方面都运用到精算的理念,希望能在保险业继续加强渗透精算的工作方法和理念,为推进保险业的专业化做出精算方面应有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肖宇谷:精算课程设置依赖于外部环境和需求、所在学科或学院背景、师资力量。精算教育一般有两个大方向:(1)将精算融合到整个商业链中,(2)精算技术的深化。与其它环节融合,以及利用现代技术获得更快、更好的分析结果是精算编程软件可能的发展方向。若从三个纬度(生态、行业实用性、面向未来)来分析:R软件生态环境最好,SAS软件最差;行业实用性EXCEL_VBA最好,其它略弱;Python和SAS可扩展性和大数据处理方面可能最好。Python没有明显弱点,可能更适应未来发展,值得尝试。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张琳:国内重点大学对于教师和专业的考核都是看有多少国家级课题,有多少SSCI,SCI论文,这与精算本身的特点———应用研究型有些差距,因此学校基本没有什么投入。在偿二代、费率市场化、新国十条的多项改革激励下,保险业将面临大发展,行业需要更多的精算人才,现在的状况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招生改成大类招生,两年后才能选专业,严重阻碍了精算的发展,生源会受到严重影响。高校教师是培养精算人员的主力军,由于学校的不重视、教师待遇与业内人员薪酬相差太大,青年教师难以留存。精算师协会也不重视精算教师的培训,行业内众多的培训大学里很少知道,也很难得到培训机会。呼吁精算师协会重视国内精算教师的继续教育。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徐景峰:精算实务方面的教学还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多数教师是数学出身,没有这方面的积累;二是教师培训的时间成本很高且需要与学校协调;三是业界的精算师工作忙,没有时间完整的讲一门课。中央财经大学在这方面有一些尝试:请业界专家讲座;老师与业界专家合讲某些课程。希望有一个高校与业界合作的机制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谢远涛:大学本科招生改革势在必行,“专业+学校”的报考模式对于以精算为方向的院校极不利,精算学科不同于数学、统计、金融或保险,放在这些学科下招生可能导致盛行了两百多年的学科严重萎缩,建议精算学界在教育部将精算学备案为专业,实行单独招生;研究生培养层面上,也建议将精算学设置为二级硕士点,在理论与实务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杨步青:关于精算师资格考试,我认为只要精算师资格考试能够保持一定的难度和标准,通过考试来认定精算师资格很有必要。因为精算工作需要用到很多精算技术,这些技术和计算技巧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获得,严格的考试制度可以促使学生多花时间去训练自己的基本功,从而保证了精算职业的专业水准。直接认可大学课程,好处是可以拓宽知识范围,开拓学生眼界,不用整天围着考试转,但要保证教学质量也很不容易,甚至很难。关于精算研究,我认为作为高校教师和学者,我们做的事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随大流,为了满足各种考核标准而做的研究,比如发文章之类的,另一种就是自己有兴趣,而社会实践又特别需要的那些问题。很多精算问题都属于后一类了,这些事情做了也不被认可为工作量,有点浪费时间。但这种纯属个人爱好的研究至少能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时这种满足的感觉也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吧。

宁波大学理学院张晓敏:整理全国有精算专业方向的院校,包括依托院系、招生人数,批次等。精算师资格考试核心课程资源共享,包括课程大纲,教学PPT,习题资源等。和各地方金融、保险等机构建立联盟,定期发布精算人才招聘及实习需求计划。

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于文广:当前的精算教育大多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实务、实验和实践性教学涉及较少,造成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强。当前精算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大实践性教学课程的比重,同时积极与业界精算人员交流,定期邀请他们讲解精算实务中的知识,开阔师生的实务知识面。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张运刚:建议精算教育界与精算实务界、中国精算师协会合作,共同论证恢复中国精算师资格的必要性与意义。向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充分解释精算资格考试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算的运用范围必将拓宽、加深。精算在国内还不是一个专业,这给我们招生、就业、教学等方面带来了不便。在英国,精算科学、精算管理都是本科与硕士的两个专业。呼吁尽快创建精算专业,这样名正才言顺。20多年来的中国精算事业的蓬勃发展无不得益于《保险法》中对精算师的要求与地位的确立,应该继续保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熊福生:下述几个问题希望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erer.com/bwtxgw/1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