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藤研究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

初期白癜风用药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610/4637070.html

在竹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涉及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其中竹笋质量安全是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在竹林土壤、竹笋中均能检测出化学农药残留,局部地区还有偏高的现象,这是由于防治竹林有害生物频繁过量施用化学农药的缘故,这一不当措施已威胁到竹笋质量安全,影响了周边环境及生物生存,使得竹笋农药残留剧增,林分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因此生产上急需一系列无公害用药的指南。选择只对靶标昆虫作用而对人类和环境安全的农药,将它们运用于竹类有害生物害虫的防控,已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为践行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的理念,本研究从解决治虫与生态保护矛盾、实现“和谐森保”的目的出发,自年起,选用不同剂型的除虫脲、氟虫脲、苯氧威、阿维·灭幼脲、阿维菌素和灭幼脲三号等商业化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开展毒力测定,并在福建三明市沙县区的毛竹林建立试验区,开展林间防治应用试验,以明确参试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杀虫活性,筛选出各农药的最适应用剂型和使用量,以期为刚竹毒蛾无公害持续控制提供科学用药指南。

试验地概况

选择福建省沙县(北纬26°06′—26°41′,东经°32′—°06′)高桥镇、富口镇和凤岗街道办等地毛竹林建立试验区,地处海拔~m,年均降水mm,年均气温15.2~19.1℃,无霜期为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竹林主要伴生树种为苦槠、杉木、乳源木莲、闽粤栲。林下植被主要是迎春、杜鹃、地菍、乌蕨、紫萼、狗脊蕨、芒萁等,靶标昆虫是刚竹毒蛾,为2龄幼虫,虫口密度61~头/株,虫株率为56%~82%。试验区基本概况见表1。表1试验区基本概况

材料与方法

供试昆虫

试验昆虫为野外竹林中采回的卵块,经室内孵化为幼虫后置于培养箱饲养。培养箱条件设为: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75%,光照时长为14h。采用经洗净新鲜的竹叶饲养至2龄后,选取活动正常、大小相近的幼虫,分装到养虫笼备试。二

供试农药与器材

试验所采用的6种农药的具体情况见表2。表2试验采用的农药种类试验用到的主要器材:LHS-HC恒温恒湿培养箱(无锡玛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大疆T20植保无人机(额定载荷15L,喷头雾化压力为0.2~0.4MPa,喷嘴型号为SXVS;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三

研究方法

室内毒力测定根据预备试验的结果,用二甲基亚砜将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等药剂稀释成6个不同剂量的浓度,使药剂对刚竹毒蛾幼虫的致死率在20%~90%;采用微量移液器,将药液滴于2龄刚竹毒蛾幼虫前胸背板第2节处,每次点滴药液0.5μL,然后把幼虫放入有少量洗净晾干竹叶的玻璃皿内,盖好培养皿,作好标记。对照采用以点滴二甲基亚砜原液,每次点滴0.5μL,每个处理30头幼虫,各处理重复3次。于药后0、24、48h统计各处理的幼虫死亡数,以用镊子轻触虫体幼虫不会蠕动即为死亡。计算校正死亡率、毒力回归方程、致死中浓度(LC50)和相关系数等毒力指数。

标准地设立与试验准备

在预定竹林用“对角线”法建立大小为0.hm2的标准地若干个,随机选取毛竹15株为标准株,并选定标准枝套笼,放入刚竹毒蛾幼虫,每个处理幼虫数为20头。

喷雾防治

按室内毒力测定数据,以体积比,用纯净水将参试药剂分别配制为:3%高渗苯氧威乳油设倍、倍、倍,5%氟虫脲乳油和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均设倍、倍、倍,1.8%阿维菌素乳油设倍、倍、倍,20%除虫脲悬浮剂和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设倍、倍、1倍。同时各浓度水平农药中均以mL/hm2加入U伴飞防专用助剂。年6月16—20日,于7∶00-9∶30时段,采用植保无人机喷施上述浓度的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施药时气象条件为:多云到晴、风速≤0.61m/s、气温≤26.5℃、空气湿度≥72%,药后2d无有效降水。无人机作业参数设为:定高为7.0m、定速为2.0m/s。农药喷雾用量见表3,各处理均3次重复。并选择条件相似的竹林设立对照,以等量的“纯净水+U伴飞防专用助剂”为模拟农药喷雾,设立喷药的对照林分。表36种生物化学农药喷雾用药量

试验数据分析处理

喷雾施药后每24h观察刚竹毒蛾幼虫的死亡情况,当幼虫死亡率在95%以上时,终止观察并计算防治效果。

获取的试验数据采用Excel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评价致死中浓度(LC50),用SPSS22.0软件对各处理数据方差分析,运用Duncan’s检验法分析各处理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

结果与分析

室内毒力测定

6种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毒力强度的试验结果见表4和表5。从表中可知,参试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均有强烈的杀虫作用,以3%高渗苯氧威乳油的毒力最强,20%除虫脲悬浮剂毒力最差。参试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2龄幼虫毒力作用均较强,但强度略有不同。表4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死亡率表5各参试药剂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室内测定结果二

林间喷药试验

不同配比度的农药野外对刚竹毒蛾幼虫的喷雾防治效果见表6。由表6可知,药后3d,3%高渗苯氧威乳油除倍液外,其他2个配比度(倍液、倍液)的防治效果均达85%以上;5%氟虫脲乳油和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倍液配比度的防治效果为50.2%和50.7%,其他2个配比度(倍液、倍液)的防治效果均达85%以上,其余药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85%。1.8%阿维菌素乳油倍液配比度的防治效果为44.6%,其他2个配比度(倍液、倍液)的防治效果均低于78%。20%除虫脲悬浮剂和25%灭幼脲三号的1倍液的防治效果较低,低于32%,其他2个配比度(倍液、倍液)的防治效果均为52.2%、50.9%和53.7%、51.3%。表6不同浓度的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林间喷雾防治效果不同配比度的6种农药,在防治效果上有极显著差异,说明药剂防治效果取决于浓度配比。6d后,各药剂2个水平浓度配比均有90%以上的防治效果。生产应用时以药后3d的防效评判为基准,遵循防治药剂用量的规则,即在可能减轻虫害所造成危害的同时,应尽量减少药剂用量。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选用的6种生物化学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易产生抗性、高效低毒、残效期长、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只对靶标昆虫作用,对林分中的益虫、益鸟安全,不会危及天敌安全,不会污染环境,对施药环境及非靶标生物安全,符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解决长期滥用化学农药而产生的严重抗药性、再次猖撅、高残留的问题,从而维护林分的生物多样性,这与相关研究相映证。

本研究采用植保无人机喷雾施放农药,具有防治工效高、操作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不但解决了漏药或重药的问题,还克服了丘陵山地地形复杂、树高林密和劳动力匮乏等因素对防治工作增添的困难,相比于人工地面施药技术,降低了防治工作强度,省却较多的工作量,降低了防治成本,还克服了施药不均匀的问题。

研究发现,采用0.3%的阿维菌素与24.7%的灭幼脲25%混配制成的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喷雾,药后3d和5d,对害虫所表现出的防治效果为85.6%和93.1%;而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则为76.3%、51.3%和90.1%、86.3%,表现出较好的杀虫作用,但是否存在杀虫增效作用,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洪宜聪,丁珌,刘化桐,朱祥锦,沈彩霞.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J].世界竹藤通讯,,19(6):13-20.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erer.com/bwtxgw/12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