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些正在研发的低轨和中轨卫星通信星座将取得里程碑进展。按规划,将会发射大量的卫星和卫星原型,并有公司计划将其星座投入使用。随着宽带性能和成本的显著改善,能否催生成功的商业模式将成为航天工业界值得期待的事情。
12
1.“铱星下一代”星座
目标:增强“铱星”在陆、海、空域的全球移动通信能力
卫星数量:66颗(另有9颗备用卫星)
卫星重量:千克
公布时间:年
计划服务时间:年
轨道高度:千米
简介:“铱星下一代”星座寻求建立真正的全球通信,并将使带宽增加至每秒1.4MB。铱星公司的目标是提供面向驾驶舱的安全服务,而不是面向客舱旅客的Wi-Fi服务。这种互联卫星使用L和Ka波段,每颗卫星搭载一种次要的有效载荷,用于跟踪飞机和舰船(飞机跟踪由铱星公司的合资企业Aireon公司负责)。截至年11月中旬,已有30颗“铱星下一代”卫星在轨运行。
12
2.波音公司宽带星座
目标:提高美国和全球的宽带接入有效性
卫星数量:颗
卫星重量:不详
公布时间:年
计划服务时间:获得许可后六年内
轨道高度:千米
简介:波音公司计划在获得许可后的六年内部署颗轨道高度为千米的卫星,并计划在未来将星座规模增加到颗。其卫星将使用V波段提供固定卫星业务。已于年6月提交申请。
12
3.LeoSat公司“太空光学主干网”
目标:全球性、企业级、高速、安全的数据网络
卫星数量:78-颗
卫星重量:千克
公布时间:年
计划服务时间:年
轨道高度:千米
简介:目标是组建高吞吐量的Ka波段小卫星星座,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互联网服务。计划所有卫星通过激光链路实现互联,建立“传输速率比地面光纤主干网快约1.5倍的太空光学主干网”,并且无需任何地面接触点。LeoSat公司表示,其星座将提供“任意地点之间的即时通信基础设施”。首次发射的时间已定于年。
12
4.OneWeb公司消除“数字鸿沟”
目标:在年前,为所有人提供互联网服务,消除“数字鸿沟”
卫星数量:颗(含颗运行卫星)
卫星重量:千克
公布时间:年
计划服务时间:年
轨道高度:千米
简介:OneWeb公司希望利用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卫星,为移动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每秒总计10TB的互联网链接能力,使用内嵌LTE、3G、2G和Wi-Fi能力的地面终端,包括可安装在发展中国家学校和其他公共建筑的简易房顶终端。OneWeb卫星计划使用Ka和Ku波段。
12
5.SpaceX公司“星链”(Starlink)宽带通信网络
目标:为全世界的住宅、商业、机构和政府用户提供广泛的宽带和通信服务
卫星数量:颗(另有在轨备用卫星)
卫星重量:不详
公布时间:年
计划服务时间:年
轨道高度:-千米
简介:SpaceX公司计划使用Ku和Ka波段以及卫星间光学链路。据截至年5月的消息,SpaceX计划在年底发射一颗原型卫星,并在年初发射另一颗原型卫星。首批卫星将在年发射。SpaceX正在敦促国会制定政策,以支持频谱共享并激励企业使用“高效频谱”技术。
12
6.三星公司互联网星座
目标:为全球50亿用户提供每月GB的数据容量
卫星数量:颗
卫星重量:不详
公布时间:年
计划服务时间:年
轨道高度:0千米
简介:在年发布的一份文件中,原三星美国研究院总裁法鲁克·卡恩提出“通过低成本微卫星向全世界所有人提供经济可承受的互联网服务”构想。这些卫星将实现互联,并在V波段运行。
12
7.欧洲SES公司O3B星座
目标:像光纤一样的互联网服务
卫星数量:27颗
卫星重量:O3b卫星千克,O3bmPower卫星不详
公布时间:O3b卫星8年,O3bmPower卫星年
计划服务时间:O3b卫星自年起已投入使用,O3bmPower卫星将在年开始服务
轨道高度:千米
简介:O3b公司成立的初衷是消除全球“数字鸿沟”,目前更多的是企业对企业(B2B)的业务。借助其业务,大型游轮可被跟踪并获得Ka波段每秒1GB的连接能力。SES公司在年全盘接管了O3b公司,目前正计划实现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地球轨道卫星之间的协同,意味着后者可能会部分取代前者。在完成-年的发射任务后,该星座将拥有20颗现行标准的卫星。此外,还将拥有7颗下一代O3bmPower卫星,它们每颗将具有个可操纵波束,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大的能力。覆盖区域为南纬45度和北纬45度之间。
12
8.加拿大Telesat公司的低地球轨道星座
目标:面向企业、政府和个人用户,提供具有成本效益、像光纤一样的全球性网络连接
卫星数量:至少颗
卫星重量:不详
公布时间:年
计划服务时间:年
轨道高度:千米(极地轨道)和千米(倾斜轨道)
Telesat公司的低地球轨道卫星将在Ka波段运行,并使用卫星间光学链路。目标是服务“繁忙的机场;陆、海、空军事行动;主要航运港口;偏远大型社区;以及其他需求集中的区域”。Telesat公司表示,将使成本等于或低于市场上或正在开发的服务的最低价格。两颗原型卫星将于年发射。
来源:美国《航空周刊》/图片来自互联网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冯云皓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国防科技要闻”(ID:CDSTIC)
更多精彩内容,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综合分析
战略与规划
科技管理
国防创新
军民融合
人工智能
陆军
海军
空军
航天
网络空间
电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声速
无人系统
精确打击
防空反导
新概念武器
基础科学
技术
先进动力
与能源
先进材料
与制造
生物与医学
战例与演习
试验鉴定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