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事故多发生于夏季雷雨季节,它具有不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它所造成的后果轻则烧伤重则致死,有的也可使建筑物及其它物品设施以毁灭性打击,加强预防常识学习和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非常必要。
一、雷击的主要特点
雷击是天空中产生的闪电对人或其他物体的打击,雷击大致上分为两种:直接雷击、感应雷击(间接雷击)。在阴雨天,当带着大量电荷的云块靠近地面凸出部分(例如树木和房屋)时,它们之间就能发生放电,就会发生雷击,它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主要特点有:
(一)时间短促。由于放电本身一般延续不到1秒钟,所以绝大多数雷电灾害是放电瞬间产生的,而且往往没有先兆,一刹那间,人畜骤亡,设备损坏,防不胜防。
(二)遍及范围广,但仅局部受害。从雷电的地理分布来说,在北纬82度和南纬55度之间都可以发生。但就其造成的灾害而言,除引起森林大火之外,大多是局部发生的伤害。
(三)发生频率高。据统计,地球上每秒钟就有近次雷电发生,频率之高也是其它自然灾害无法比拟的。
(四)立体性强。天空中的飞机,升空的火箭及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畜和高架的输电线路等都可能遭受雷电的危害,这是一般的自然灾害所不具备的特点。
(五)富于神秘性。由于雷电是一种特殊的放电过程。也是一种非接触性危害源,其危害产生突然,十分富有神秘色彩。
二、雷击事故的预防
(一)驻雷区部队防范措施。雷雨多发季节,驻雷区部队(分队)应当采取下列措施预防雷击:一是请专业检测机构对营区防雷设施进行检测,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二是结合实际建立防雷击制度,完善各项防范措施,经常督促检查制度措施落实情况。三是高大建筑物、军械(弹药)库、油库(加油站)、通信枢纽等重要目标必须安装避雷装置,并纳入工程设计和施工统一规划。四是防雷设备、器件、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技术质量标准,禁止使用未经检测、检验和认证的产品。五是加强防雷击常识教育。
(二)个人防雷击避险措施。
1.在暴雨中行进时,不要接近避雷针、避雷器、高压线、高压铁塔、铁丝网、旗杆、大树、烟筒、独树、河边及无防雷装置的高大建筑或设施,以防雷击;要避开动物羽毛,皮毛及棉花田等,这类物体也易招雷击;遭遇暴雨时,不要在空旷的地带互相拉手奔跑,因为步子大了,则两脚间便形成较大的电位差,通过身体的跨步电压就大,容易伤人。
2.暴雨来临时,在水中游泳的人或水域作业的人员应迅速上岸,因为人体与地面接触越大,伤害率就越大,水面比土地更易导电,必须尽快上岸脱离险境。上岸后千万不要在大树下穿着衣服,这是因为大树特别是在空旷地带的树林容易导电,不能在暴雨中继续进行电焊,切割等作业,这样易遭致电击;也不要用铁把伞遮雨,以免其顶端尖状金属招致雷击。
3.打雷时要停止接打手机,以免遭遇雷电;雷击时,人若在室内,应距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电视天线、金属门窗等1.5米以上,要暂停看电视,并拔掉电视,计算机及其它家电的电源及天线插头,关闭门窗,防止球型雷侵入。
4.暴雨中因故需继续呆在野外的人员,要避免站在高处,要尽量远离山顶,高大的树木和四周没有任何东西的砾石,要呆在低洼处和平地上,如你感到雷电的击打迫近(皮肤感到刺痛,头发突然竖起),要马上蹲下来,先用手触地,然后弯腰至膝,这时万一被击打,电荷很容易通过手臂传到地面而放过你的躯干,使你免于心脏衰竭或者窒息;雷电将来时,不要握着金属物品,如果不能离开高处,干燥的物质也可作为绝缘材料,要选择好干燥的物质坐在上面,不要坐在潮湿的地方,以避免雷电击打。
三、雷电伤的急救
雷电伤是通过强电流、高温和冲击波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受到雷电击伤,轻者出现头晕、心悸、面色苍白、惊慌、四肢软弱和全身乏力,重者出现抽搐和休克,可伴有心律失常,并迅速转入“假死状态”,死亡率较高。
局部主要为电烧伤,伴有大量组织坏死。为最大限度地防止雷电伤带来的伤害,发生雷电伤后,应及时予以急救:一是神志清醒的轻伤员应卧床休息,但不要掉以轻心,因为少数伤员可出现迟发性假死,时间由几分钟到10天不等。二是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应进行心、肺、脑复苏。三是在复苏过程中,发现其他严重损伤时,应同时加以处理。四是复苏成功后,仍应严密监护病情,有烧伤者要对烧伤创面进行妥善包扎处理。
防雷击要诀
霹雳雷霆是凶魔,万千小心细提防。
一要迅速躲进屋,不要跑到树下藏。
二要关紧门和窗,不要站在廊檐下。
三要电器即断电,不要洗澡打电话。
四要离开空旷地,不要游泳做运动。
五要远离金属物,不要打伞拿球拍。
六要离船快上岸,不要留在水面上。
七要躲进汽车里,不要身穿湿衣裳。
八要寻找低洼地,不要身体太突出。
九要远离孤立物,不要猫在铁篷下。
十要疏散众人群,不要跑步把雷引。
只要及时有效避,雷电无处把人寻。
作者:武警山东总队司令部警务处张莹杨家兵
总监制:任延波
监制:贾伟狄帮聚
主编:王宜海杨一鸣
责编:齐宏强
编辑:吴笛源
投稿邮箱:sdwj_nw
.点滴型白癜风应注意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