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五味子虽说有五味,却是以酸为主的。唐代《新修本草》记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意思就是它有甘酸辛苦咸五种味道,所以叫做“五味子”。
五味子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可以洗净生吃;同时也是一种上好的中药材,可以制成五味子干。五味子色红、粒大、肉厚、光泽好,含有五味子脂甲、五味子甲素、安五脂素等药用成分。最近我国科学家发文称,在五味子中发现抗艾滋病毒有效成分,这不得不说是令人欢欣的消息。
五味子,它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古医书称它荎蕏(chízhū)、玄及、会及。早在明代的李时珍就曾在《本草纲目》里说:“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酸、咸、辛、苦、甘,可不是五味俱全么!
其实它不仅仅有着“丰富”的内涵,更有着美丽的外表。通常,它会缠绕在其它乔木上面,其嫩枝的叶子互生,在老枝上叶子通常簇生。叶片倒卵形或者椭圆形,叶柄粗,稍有肉感,略带红色。
最为美丽的是它的花,通常为白色或者淡淡的红色,五六片花被包围着里面众多的雌、雄蕊,仿佛一朵小莲花!结的果实也特别漂亮,一粒粒红褐色的果实贴在长长的雌蕊柄上,有的长可达10厘左右呢,特别漂亮。说起它的雌蕊柄,可能别人看来和葡萄的果柄一样,其实这二者可完全是两个概念了。雌蕊柄是雌蕊的一部分,而果柄则是支撑雌雄蕊、花萼、花瓣等生殖结构的营养结构。
五味子,属于木兰科五味子属,现在也有学者把它提升为五味子科了。分布于中国的五味子有两个属: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果实聚集的形态上,前者形态多为下垂的穗状果序,后者多聚集成球状果序。在北京,只有五味子这一个种,又名北五味子,拉丁名是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各个县都有分布,通常生长在山地灌丛中。
(南五味子)
因为五味子是一种藤本,形态优美,加之花、果实非常漂亮,所以可以引种栽培到庭院、公园的廊道上。不过,它最大的用途还是在药用价值上。由于具有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等物质,在中医理论中它具有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安神等功效。茎叶和种子都能提取芳香油,可谓全身都是宝。
其实,由于地理分布的差异,导致各种五味子在药理功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古代的医书上都有记载,如《本草会编》中描述:五味治喘嗽,须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润肺,补肾,劳嗽,宜用北者;风寒在肺,宜用南者。如今人们开发利用的最多的要数北五味子了,多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以辽宁为多,甚至有称“辽五味”的。
如今,随着人们对五味子价值的逐渐认识,有些地方都已经在大力推广五味子种植,发展五味子经济了。因为五味子也属藤蔓类植物,像葡萄一样,因此无论在园林观赏还是药物研究上,我们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甚至把它像猕猴桃一样引入到饮料行业也是完全可能的。
作者:沐先运
责任编辑:杨天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点开原文,你会打开科学之门哦!
科普中国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