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中国民航局宣布飞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禁令将解封,允许以航空公司为主体对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使用政策。
民航局“松绑”飞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为此前低调开拓市场的机载WiFi产业带来了爆发契机。在民航局放出消息的第二天,A股市场为数不多的几家机载WiFi概念股开盘即涨。其中,辉煌科技(,SZ)9月19日开盘涨停,9月20日收盘涨6.42%;北纬科技(,SZ)19日上涨3.31%。
机载WiFi开放了航中使用手机是否将近
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官方网站发布公告《交通运输部修订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版《规则》对于进一步规范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安全运行管理,持续提高民航整体安全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其中提到放宽对于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管理规定,允许航空公司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使用政策。该修订版本将于年10月起实施。
“事儿是个好事儿,但并不是规则一出,明天坐飞机就可以打电话了,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实验室谢晋东博士在采访时说。
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在国外已很普遍,但依然要求手机全程关机。我国民航对此严格控制,也主要缘于对运行安全的考虑。据悉,年,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发现频率调制的无线接收机能对飞机的导航系统造成干扰。因此美国联邦航空局禁止飞机上使用助听器、电子词典等电子产品。随后手机产品兴起,也相应地被禁止开机使用。为保障乘客安全,全球的航空公司都禁止在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
从年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EASA(企业软件应用平台)开放机上WiFi使用,欧美IFEC(客舱娱乐及通讯)开始起步。到年、年,FAA、EASA开放机上手机的使用,促使IFEC迅猛发展起来,全球目前有25%左右飞机配置了机上WiFi。
“相对电子设备来讲,手机对飞机飞行安全产生隐患的可能性更大。”谢晋东说。现有手机通信是所谓移动通信体制,发射信号需要有基站,但现在飞机机舱内尚未配备。由于系统灵敏度特别高,如果不关闭手机或接打电话,极易产生影响飞机正常飞行的干扰信号。
“从技术上来讲,在飞机上打电话没有太多难度,理论上在飞机上增设一个移动基站即可实现。”谢晋东说,微蜂窝基站可以有效控制飞机上乘客手机信号的发射功率,解决潜在的杂波干扰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利用微蜂窝基站与地面通信网络实现宽带连接,现有的解决手段主要是使用卫星通信电路,但成本很高,而且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机载WiFi技术无难题资金恐成问题
机载WiFi的技术路径大致分为ATG和卫星通信,后者是主流。而在卫星通信技术流派中,业内对于是采用Ka频段和Ku频段一直存在争辩。传统的Ku是带宽非常窄,现在东航大约有60架跨洋国际航线宽体机用的是Ku频段,但实际飞行数据率往往不到10兆甚至更低。
飞天联合CEO段世平说:“使用系统的乘客数量一多体验急速下降,我们认为传统Ku是不适宜长期发展的系统。现在还有一种叫高通量Ku,系统容量比传统Ku高很多倍,但是就单架飞机来说带宽高不了太多。现在高通量的Ku仅在海外航空有些测试,国内目前还没有,可能有一定的机会。”
““我们主张采用高通量的Ka频段。满足大规模机队商业运营的机上网络使用必须用高通量Ka。我国今年4月刚刚发射的中星16号卫星,是最新一代Ka频段的高通量卫星,容量为20G,单架飞机带宽理论值是超过兆。”段世平在采访中介绍说。
”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朱涛透露:“日前,《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发布,将于年10月起实施。”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问题致电国航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正式文件,待收到正式文件后公司会组织相应的人员专门进行测试评估。
“这对航空公司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方面,放开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可以吸引客源,增加经济效益。”谢晋东说,挑战是航空公司自己组织评估,需要很大成本,承担较大风险,比如对飞机进行改装停飞会产生巨大经济损失。“个人感觉,可能会在一些典型航线上推出试点。”谢晋东说。
有分析认为,我国飞机WiFi最快年底可实现商用。然而当前,我国机载WiFi都是免费的,早在年,东航与南航相继启动机载Wi-Fi试验飞行,测试期间WiFi使用均是免费。而在国外,空中上网是航空公司的一门大生意。在美国西南航空、达美航空、挪威航空等公司的机队中,机载WiFi的覆盖率已超70%。它们的盈利模式均以收费为主,以德国汉莎航空为例,每小时机上WiFi服务收费15美元,价格并不便宜。我国没有盈利点成为目前飞机WiFi商用最大的障碍。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表示,机载WiFi推广,已经没有技术障碍,只剩经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