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4日
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
在通海县杨广镇开展地震救援跨区域实战演练
(主要演练区域为杨广镇马家湾村)
负重徒步挺进震中
演练假设:年11月2日8时28分(农历二〇二〇年九月十七),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震中靠近杨广镇(北纬24°2″,东经°81″),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部分建筑倒塌损毁严重,大量人员被埋压,多处公路发生坍方,多座桥梁受损,部分路基损毁,多个乡镇部分通讯基站受损严重,导致震中通讯基本瘫痪;震区多处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接警后,通海县消防救援大队立即响应,出动4车20人,携带地震救援及通信装备立即前往震中区域进行救援。玉溪支队立即启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同步向市委、市政府、总队报告并请求增援。支队集结全勤指挥部1车10人、1支重型地震救援队11车45人,共计12车55人,并于8时40分集结完毕前往震区增援,同时支队4支轻型地震救援队(11个地震救援分队)、战勤保障编组12车28人全部在营区集结待命。
11月2日10时30分,玉溪市消防救援支队重型队到达杨广收费站后,一辆高速行驶的小轿车为避让断裂路面,冲出高速公路,被后续冲出高速路的一辆载重35吨的危化品槽车埋压,且罐体受损,罐内硫酸泄漏,有3名人员被困,等待救援。
随后,救援人员携行装备及物资,徒步8公里,行进途中,天气骤变,下起大雨,全体人员面对着体能和意志上的极限挑战,沿环湖路向马家湾集结点挺进。
重型搜救
灾情设置:地震后,厂区一建筑发生坍塌,损毁严重,部分区域有二次坍塌风险。建筑内有多名人员被困,具体情况不明。灾情场景在废虚处设有3处作业点:1、模拟坍塌建筑门窗变形、通道阻断、结构稳定性破坏,人员被埋压;2、模拟A型、V型坍塌区域,A型坍塌下方设置一名被困人员,坍塌区域外侧有大型木质构架阻隔,V型坍塌区墙面不稳定,有二次坍塌风险,坍塌区域后侧有一被困人员被楼板压住;3、在废墟上设置人工搜索区。
接到命令后,支队重型队首先对一号作业点进行处置:1、对钢筋门窗进行破拆、利用木支撑技术对破拆后的门窗进行支撑加固;2、使用搜索仪器对障碍前方实施有效搜索,将搜索结果记录在白板上;3、对障碍进行破拆(2处,孔洞大小能满足营救要求);4、对坍塌物实施安全顶升和支撑加固;5、将被埋压人员从生命通道救出。6、作业所用器材需全部撤回。
其次对二号作业点进行处置:1、对A型塌塌下方的被困人员进行营救,需利用无齿铜对木质物料进行切割;2、对V型坍塌区域墙面进行支撑加固;3、对坍塌物实施安全顶升和支撑加固;4、对埋压人员进行营救;5、作业所用器材需全部撤回。最后对三号作业点进行处置:在废城上完成人工搜索任务。
全方位保障
应急通信保障有力
通信保障为演练信息传递开辟了重要通道,此次玉溪支队调集了通信先导车和通信指挥车以及各类通信装备投入演练,并广泛运用了4G、5G图传、卫星电话、无人机等先进设施设备,充分满足了快速组网和即时侦测的需求,大大提升了前方救援工作的速度和效率。战时思想鼓动到位
思想政治保障是战时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玉溪支队在此次演练中开展了战前动员、战时督察,严格执行战时纪律,做好战时思想工作,时刻勉励队友鼓起百倍的斗志和激情,及时发现和挖掘参演指战员先进事迹,搞好表彰、奖励等工作。战勤保障精准高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勤保障是战时工作的命脉,支队从机制上逐步完善,在人员、物资、装备上合理编配,建立靠前保障、主动保障、集中保障、精确保障、持续保障的战勤保障体系,指定专斑班负责卫生、餐饮、医疗、供水、供电、照明、洗浴等专项事宜,并在严格遵守演练战勤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前方指战员的保障标准,及时对故障、破损的器材进行维修与更换,保证全体指战员在前方的战斗力持续不减。宣传工作全程跟进
宣传保障是树立队伍良好形象的喉舌,前方,宣传人员活跃在每一个演练区域,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指战员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演练现场,宣传人员快编快发,全景式、大纵深跟进现场宣传,大量图片、报道及专题小短片,在玉溪消防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