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的7月28日。早起,翻看微博时,猛然看到一条关于纪念唐山大地震的微博,心中一阵阵痛。是啊,42年了,时间可以抚平伤口,却难以泯灭掉心灵的创伤。42年前的那场灾难,我们不能忘记!
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裂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人死亡,16.4万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
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这一华夏大地的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一片惊惧。天津市房倒屋塌、摇晃和震响惊醒了正在该市访问的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响起令人震惊的警钟声,世界各大通讯社当日向全球公告了灾难消息——美国夏威夷地震台宣布:中国发生8.1级地震,震中在北京附近!
凌晨4:30。中国国家地震局收到南京、兰州、昆明等10个台的报震急电,其中6个台给出震级,但数据彼此悬殊甚大,有的定在8级以上,有的定在7级以下。至于震中只有粗略的“北京附近”的估计。
早晨6时。中国电信局报告,在与全国各地联络中,唯独唐山地区电话通信中断,呼叫若干次,均无回音。
中国新华通讯社于年7月28日向全世界播发了以下消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中国在几天后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里氏7.8级。
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已经在一场没有任何征兆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废墟。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公布了以下数字:死亡人,重伤人,轻伤人。上世纪世界最惨痛的地震灾难发生了……
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使唐山这个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遭受灭顶之灾,瞬间夷为平地,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
年7月28日以后,唐山大地震余震不断,当天18:45又在滦县发生了7.1级地震。年5月28日10:22分,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专家称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
它发生在现代中国重大转折的年。它不仅造成的伤亡3倍于汶川地震,更发生在京津冀这样的中国政治中心地带。当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相继去世,“四人帮”又企图篡党夺权。甚至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他们仍然坚持政治斗争为纲,极大地影响了受灾工作的开展。这一切使人民群众和有远见的高层领导彻底认清了“四人帮”的罪恶阴谋,并最终采取断然措施结束“文化大革命”。
可以说,唐山地震是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动乱的催化剂。其历史意义远不仅仅在于灾难本身。
弹指一挥40年。唐山人民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凝结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团结、坚韧、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内核,不仅是唐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世界科学家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依据这个天然“实验场”进行大量研究,使人类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防御地震灾难也迈出了一大步;
在唐山抗震实践中,中国诞生了“地震社会学”,为解决全球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灾害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成功的防灾减灾范例。
10年的重建,重塑了一座城市,修筑了心灵的城墙。简易城市存在了10年,“年唐山大地震10周年的时候,市区有98%的居民搬进了新房,年10月则全部迁入新居”。人们就是居住在简易房里,开始了唐山的重建。
一座城市的毁灭是可怕的,而人的精神崩溃更是可怕。无数事例证明,每遇重大天灾人祸,家园被毁或痛失亲人,有的人会消极沉沦,陷入强烈的悲痛无法自拔。中外历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后都发生过严重次生灾害,其主要原因就是灾民精神世界的崩溃,引起社会动乱的发生。
唐山人在灾难面前所凝结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时及震后建设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军民的无私援助下,唐山依靠这种精神支撑,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
震后第一个冬天,灾民全部住进了简易房;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震后头10年,唐山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夺取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巨大胜利;又一个10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第三个10年,跨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感悟: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我们的人生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只是流泪水,抹鼻涕,然后,哀叹一声:悲矣!这将是最错误的行为。
在唐山大地震遗址博物馆内,许言君看到,地震后的惨烈,依然触目惊心!
博物馆内,用红砖打底,泥墙糊的小土房格外引人注目。讲解员说,这是地震后,唐山人开展抗灾自救时所居住的土窝棚。
离开博物馆后,一位女出租车司机说,震后,她们确实是在那个小房子里住了好长的时间,直到确定不会再发生强震后,才陆续重新建房,搬出了窝棚!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的42年纪念日,您看到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