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沪指全天呈现震荡下挫态势,午后沪指再度失守点并跌超%,深成指、创业板指早盘冲高回落,午后双双翻绿收跌。
截至收盘,沪指跌%,报.64点,深成指跌0.64%,报.62点,创业板指跌0.28%,报.75点。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3亿元,为连续第个交易日突破万亿规模;北向资金实际净流出5.99亿元。两市72股涨停,3股跌停(含ST股)。
行业板块方面,文化传媒、安防设备、软件服务、电子信息、电信运营等涨幅居前,煤炭行业、电力行业、化学原料、化肥行业、钢铁行业等跌幅靠前;题材方面,华为欧拉、元宇宙、NFT概念、云游戏、虚拟现实等概念表现抢眼。
一、雪中送炭
周五晚上,辉瑞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其抗新冠口服药可以使轻度和中度患者住院或死亡概率降低89%。
按照现在人类的技术储备,新冠已经在慢慢流感化了:打mRNA疫苗可以防止90%以上有症状感染。有症状初期,服用辉瑞口服药物,有机会降低85-89%的住院死亡率。如果到了中后期,可以注射中和抗体,大概可以降低70%左右的重症率。
辉瑞的药相当于在新冠的中期治疗环节打上了一个大补丁,对整个经济的恢复,是不小的利好。
对应到股市,利好航空酒店旅游,利空疫苗,这些逻辑比较直白。但着眼明年,我们应该思考疫情究竟给股市带来了什么,才能去推演明后年股市会产生的变化。
第一是货币大放水。随着美联储十一月正式开始缩减购债规模,并计划明年年中开始逐步加息,全球股市都会面临抽水的问题。
比如A股少部分用DCF来定价的公司,明年业绩恢复,但是估值不一定能回到去年。
第二是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对不同行业,影响有时候截然相反。
比如全球价值链耦合程度越高,这次受到疫情的影响就越大,比如汽车和电子,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汽车遭遇了缺芯,电子行业则是原材料涨价等。但是也有部分行业受益于这种影响,比如海运。
第三是消费。疫情对终端消费整体是压制,所以我此前文章里觉得明年不仅国内,包括全球经济最大的特征可能是复苏,从交通出行到各种消费,从供应链到全球贸易等。
不过国内外又有区别,国外的复苏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国内经济的症结在哪儿,是明摆着的事情,所以我更加看好下游需求在国外的产业链。
第四是线上化和智能化。上面的几个影响都是带有周期性的,但线上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不可逆,各行各业都会采取措施来保障业务的连贯性。如果今年有公司在这些领域打开了突破口,我认为逻辑可以看长一些。
……
周五盘面最大的特征是周期股集体暴跌,煤炭、钢铁、化工等。
具体逻辑我在上周里介绍过,现在全市场都在预期明年上游面临疯狂扩产、价格下跌的利空,产业链上的利润往中下游转移。
我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轮周期股的集体下跌,发生在9月7号,消费电子龙头立讯精密的股价,见底也是在那时候。
当时立讯的三季报并没有发布,当然市场预期是比较差,三季报单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速-2%,股价依旧开启上行模式。
立讯今年业绩不好有多方面的原因,消费电子的终端消费本身受到疫情的影响,比如耳机出货量跟全球出行人数正相关,同时原材料涨价等。
市场认为这些利空因素在明年都可能迎来好转,因此股价也开始逐步反映这些预期。
这也是市场有效性的完美体现,尽管我们的A股重视博弈,波动巨大,但是依旧遵循最基本的逻辑:股价反映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且反映基本面的预期变化。
不仅如此,中下游跑赢上游的现象,在其他细分产业链也正在大面积上演:光伏领域最近组件大幅跑赢上游的硅料,锂电池领域最近电池厂大幅跑赢正极负极电解液等环节。
买中下游,是当前最大的市场趋势。如果能够找到业绩还不差的中下游,那就是既有贝塔,又有阿尔法。
……
当我们认识一个公司的贝塔的时候,我们会经常犯错误。比如某光伏辅材企业,股价走势如下:
市场讨论该公司时,都是把它当做光伏企业,但是从实际走势看,介入它的偏周期类的资金,会更多一些。在光伏整体平稳的情况下,该公司股价却跟化工股走势极为相似,显然是参与其中的资金,偏向于化工的那部分,在当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也就是我们通常会搞错某些公司的贝塔。
比如茅台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白酒,但是它在今年年初月份到2月份抱团股加速赶顶的那段时间,更像是抱团股的带头大哥,而不像是白酒股。它那段时间的贝塔,就是抱团股的整体走势。
2月份之后茅台带着抱团股回调,也带下来了其他白酒,再后来涨起来的是次高端的汾酒和酒鬼酒等,这俩身上抱团股的基因很淡,3月份到6月份翻倍,更像是市场对于高增长的追求,同样那段时间涨得好的还有类似的医美,CXO等。茅台那时候表现反倒很一般,因为那时候涨的不是白酒股,也不是抱团股,而是高增长股。
所以女神是有多面的,我们要全面认识女神,才能当一只优秀的海狗。
二、周五个股点评
逻辑寻龙元宇宙:最近市场最强板块,消息面:)Facebook(脸谱网)改名,持续加码“元宇宙”;2)中青宝9月6日在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