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宇宙探索知多少打造全新航空文化博物馆

宇宙航行不是一个人或某群人的事,这是人类在其发展中合乎规律的历史进程。——前苏联宇联员加加林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首位踏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中国航天与导弹之父钱学森

太空探索是指以物理手段探索地球以外物体以及探索太空,涉及到的连续演化和成长的民用航天技术。虽然太空研究主要是由天文学家用望远镜实施的,但是太空的物理勘探是由无人驾驶的机器人探测器和载人航天两者实施的。

太空探索经常被用作地缘政治对抗,例如冷战时期的代理竞争。太空探索的早期时代主要是被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太空竞赛”驱动的。在年10月4日发射进入地球轨道的第一个人造物体,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和在年7月0日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通常被作为是这个初始阶段的里程碑。

在前0年的探索之后,重点从一次性的飞行转移到可重新使用的硬件,例如航天飞机计划,并从竞争走向合作,建立了国际空间站。

在年代,中国启动了成功的载人航天计划,而欧盟、日本和印度也计划未来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1世纪,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都倡导到月球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而欧盟在0/1世纪倡导到月球和火星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1、前苏联SPUTNIK1(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1)又称人造地球卫星1号,是前苏联研制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构造其实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它是一个直径0.58m、重83.6kg的金属球状物[1],内含两个雷达发射器和4条天线,还有多个气压和气温调节器。它的用途就是通过向地球发出信号来提示太空中的气压和温度变化。

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即人造地球卫星1号是前苏联研制发射的第一颗地球卫星,也是人类研制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人类的航天时代。该卫星于年10月4日由卫星号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主要用于获取高层大全密度、无线电电离层传输等方面测量数据,在轨工作了天,于年1月4日再入大气层烧毁。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在轨运行期间曾经探测到空间微流星体。

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运行轨道位椭圆轨道,高度为15km/km、轨道倾角65.1°,采用自旋稳定控制方式。该卫星呈球形,直径0.58m,质量83.6kg,主要由壳体、卫星设备和天线组成。卫星壳体由两个铝合金半球壳对接密封而成,内部充有氮气。壳体内安装蓄电池组、无线电发射机等仪器设备。卫星外部装有4根鞭状天线,根长.4m,根长.9m。星载无线电发射机采用0.MHz和40.00MHz的频率发送无线电信号。

、前苏联东方1号(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东方一号(俄语:Восток-1)是东方计划的首要任务,也是首次载人的太空飞行任务,年4月1日发射升空,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外太空的人类,亦是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东方一号是由谢尔盖·科罗廖夫与克里姆·阿利耶维奇·克里莫夫所设计的。

东方计划是一个成功地将人首次送入地球轨道的苏联载人航天计划。这一计划从泽尼特间谍卫星出发,设计了东方号飞船,并从SS-6洲际弹道导弹改造成东方号火箭。

加加林所乘坐的太空船每分钟,就会环绕地球一次。地面的控制人员,需要在太空船发射后的5分钟,才能确认太空船已进入稳定轨道。回程的时候,在距离地面7公里的地方,东方一号会将他弹射出来,而太空船和太空人会有各自的降落伞。之所以要分开降落,原因是太空船的降落伞会为太空人带来危险。最后,他安全返回地面。太空船的姿势控制由一个自动系统负责。

医疗人员和太空船工程师并不确定失重对人体的影响,所以驾驶员的飞行控制已被锁定,这样加加林便不需要人手操控太空船(当紧急的时候,加加林仍然可以对系统进行解锁)。

东方一号并不可以改变其飞行轨道,只可以改变其姿势。在大部分的飞行时间内,太空船的姿势已准备随时返回地球。在太空船发射后的1小时,自动系统将太空船对准,预备点火返回地球。

点火返回程序在非洲西岸的上空进行,位置类近安哥拉,距离预计着陆点大约8公里。点火程序历时4秒,采用液化燃料。由于重量问题,太空船并没有后备点火引擎。倘若点火程序失败,太空船依然可以留在太空十天。

3、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阿波罗11号(Apollo1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简称NASA)的阿波罗计划(ProjectApollo)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阿姆斯特朗(NeilArmstrong)和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Collins)以及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Aldrin)。年7月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阿波罗”号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个部分组成。指挥舱是宇航员在飞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服务舱的前端与指挥舱对接,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喷管;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地面起飞时重14.7吨,宽4.3米,最大高度约7米。

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于美国当地时间年7月16日9时3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射1分钟后飞船进入地球轨道。

飞船在环绕地球一圈半后,第三级子火箭点火,使飞船加速到10.5千米/秒,并进行月球转移轨道射入(Translunarinjection,TLI),让阿波罗11号进入地月轨道。30分钟后,指令/服务舱从土星5号分离,并旋转°与第三级火箭内的登月转接器(LunarModuleAdaptor)中的登月舱连接。

阿波罗11号于年7月19日经过月球背面,很快点燃了主火箭使飞船减速进入了月球轨道。在环绕月球的过程中,三名宇航员在空中辨认出了计划中的登月点。

阿波罗11号的登陆点在宁静海(MareTranquillitatis)南部,在SabineD环型山西南0公里处。这个登陆点被选择的原因是它比较平整(来自于游骑兵8号(Ranger8)、勘察家5号(Surveyor5)以及月球轨道器(LunarOrbiter)提供的信息),也就不会在降落和舱外活动时制造太多困难。登陆之后,阿姆斯特朗把登陆点称做“静海基地”。

年7月0日18:11UTC,当飞船在月球背面时,呼号为“鹰号”的登月舱从呼号为“哥伦比亚号”的指令舱中分离。科林斯独自一人留在“哥伦比亚”上,在鹰号绕垂直轴旋转时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以确保这个飞行器一切正常。

鹰号在下降弹道中多飞了4秒,也就是说登月点会离计划西面若干公里远。导航计算机出现了若干次异常的程序警报。

阿姆斯特朗在遍布砾石和陨石坑的月面冷静地找到一处适合于着陆的地方,并驾驶登月舱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年7月1日点56分(UTC),鹰号降落六个半小时后,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舱的阶梯踏上了月球,说道:“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Thatsonesmallstepforaman,onegiantleapformankind.)。”奥尔德林不久也踏上月球,两人在月表活动了两个半小时,使用钻探取得了月芯标本,拍摄了一些照片,也采集了一些月表岩石标本。

在月面上的两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宇航员们放置了许多科学仪器,比如月面激光测距实验使用的反射器阵列等。他们留在月面上的还有:一面美国国旗和一个纪念牌(安置在登月舱下降级爬梯上),纪念牌上画有幅地球的图像(东半球和西半球)、题字、宇航员的签名和理查德·尼克松的签名。纪念牌上的题字为:公元年7月,来自地球的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

宇航员们于年7月4日返回地球,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他们的降落点为北纬13度19分,西经度9分,维克岛以东公里(海里),或约翰斯顿环礁以南公里(10海里),距回收船大黄蜂号4公里(15英里)。在降落约一小时后,宇航员们被回收直升机发现,之后宇航员们进入了一个用做隔离设施的拖车。尼克松总统亲自登上了回收船欢迎宇航员返回地球。

4、旅行者1号(人类距地球最远的人造卫星)

旅行者1号(英语:Voyager1)是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重千克,于年9月5日发射,截止到00年6月仍然正常运作。它曾到访过木星及土星,是提供了其卫星高解像清晰照片的第一艘航天器。它的主要任务在年经过木星系统、年经过土星系统之后,结束于年11月0日。它也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以及其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距今离地球最远的人造卫星。截至年10月3日止,旅行者1号正处于离太阳11亿公里的距离。

科学家预计,直到00年为止,旅行者一号仍有足够的能源支持星际飞行,并且可以和地球保持联络,但在05年之后,旅行者一号就会彻底和地球失去联系,并成为漂浮在宇宙中的一艘“流浪探测器”。

在年月,就有迹象表明,“旅行者1号”已在之前某个时刻抵达了太阳系边缘的“过渡区”,这个过渡区就是太阳系与星际空间最后的交界处。“旅行者1号”已抵达边界处,也就是说,它将很快进入星际空间了。

一旦进入星际空间,“旅行者1号”将需要4万年的时间才能抵达下一个恒星系。至于“旅行者1号”上的电池,科学家说,探测器上携带三枚核电池,能够保证它继续飞行至05年。一旦电池耗尽,“旅行者1号”将继续向银河系中心前进,再也回不来了。

在年,旅行者探测器将会是第三和第四件人造物件离开整个太阳系。其实先驱者号计划的10号和11号早已于年及3年分别被发射上太空,早过旅行者探测器脱离太阳的引力,及携有一块细小的先驱者镀金铝板以说明他们被发射的时间和地点,以便于任何在不久的将来发现它们的太空探险者辨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先驱者的例子为基础,设计了一个更加复杂及详细的讯息板,置于旅行者探测器之上。新的讯息板更像一个时间囊,打算向外太空的其他生物诉说我们人类身处的世界。

旅行者1号上携带了一张铜质磁盘唱片,它的外径为1英寸,镀金表面,内藏金刚石留声机针。这意味着即使是十亿年之后,这张唱片的音质依然和新的一样。它的内容包括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另外,磁盘上还有幅影像,包括太阳系各行星的图片、人类的性器官图像及说明等,这些数据旨在向“外星人”表达人类的问候。55种人类语言中包括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得语等非常冷僻的语言,以及四种中国的方言(普通话、闽南语、粤语、吴语)。

5、先驱者10号(人类第一个成功穿越火星和木星的飞行器)

先驱者10号(Pioneer10或PioneerF)是NASA于年3月日发射的一艘航天飞行器。它是第一个成功穿越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第一艘近距离观测木星的飞行器,并于3年1月3日发回了第一组木星的近距离拍摄的图像,发现了木星磁层伸展出的巨大磁尾。年6月13日,先驱者10号越过海王星轨道,之后探测器按惯性驶向毕宿五恒星(毕宿五距离地球68光年,探测器要到达毕宿五恒星大约还需要00万年)。

先驱者10号在成功飞掠木星、土星后继续朝深空飞去,并于年飞越太阳系的边际,按惯性驶向毕宿五恒星。毕宿五距离地球68光年,要到达毕宿五恒星这个目标,大约还需要00万年时间。到目前为止,先驱者10号正位于距地球多亿公里的太空。它相对于太阳的飞行时速为公里,尽管它的功能正在不断恶化,但仍运转正常,核发电机继续为它的电池充电(那里已无阳光),仍不时地向地球发送较弱的信号。由于财政预算的减少,现已无法对它进行常规的跟踪,先驱者计划也于年3月31日正式终止。

先驱者10号曾是离我们最远的飞行器,在最后一次与之联系时,先驱者10号距离地球的距离是1.3亿公里。这一纪录,一直保持到年月17日,那天,旅行者1号距太阳的距离和先驱者10号持平(都是69.AU),并因为速度的优势(每年大约多飞行1.AU)而在此后在距离上超过了后者。直到年3月31日任务结束之前,先驱者10号在太阳系外层空间中,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和调查。此后,它微弱的信号一直被深度空间网络所追踪,用以研究混沌理论。年之前,它还被用来训练飞行控制员,如何接受从太空传来的无线电信号。和先驱者11号一样,先驱者10号携带了一块人类向可能存在的外星人问候,并表明我们在银河系位置的镀金铝板。

由于先驱者10号配备的放射性同位素燃料已失去电力,年月7日NASA的深度空间网络尝试与先驱者10号联系时,已接收不到先驱者10号的微弱讯号,最后一次接收到先驱者10号的微弱讯号是年1月日,且未来NASA不打算再尝试接收先驱者10号的讯号。

先驱者身上携带着表明地球文明外貌、位置的金属板,以及其他表示友好的图片、声音、音乐等。当它离开太阳系时,将把这幅6×9英寸的金属板弹出飞行器主框架。希望有一天能被外星文明发现。先驱者10号是人类建造的第一个成功飞越太阳系的飞行器,尽管经历了许多可怕的险情:先锋号任务其中之一是用来测试通过小行星带与木星巨磁场的生存率的。事实看来,小行星带实在是小菜一碟,但它们却差点被木星磁场中的离子炸裂。这个情报使得后来的旅行者计划的形势十分严峻。它将成为人类建造的,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工程都会持久的一座丰碑。

6、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

和平号空间站是前苏联建造的一个轨道空间站,苏联解体后归俄罗斯。它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首个第三代空间站,经过数年由多个模块在轨道上组装而成。空间站是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适于人类长期工作、生活的大型航天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是历史上的第9座空间站,也是迄今为止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设施最完善、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6年月0日,苏联用质子号火箭把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送上地球轨道。7年3月31日发射了由苏联、欧洲航夭局,荷兰、东德和西德联合研制的量子号天文物理舱,4月3日与核心舱对接,首次建成了由核心舱、量子号天文物理舱、联盟TM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舱对接而成的空间复合体。

“和平”号空间站采用积木式构造,由多舱段空间交会对接后组成。其核心舱有6个对接口,用来与实验舱和“联盟”号飞船及“进步”号货舱对接。它是一个舱段式结构,总长13.13米,最大直径4.米,总重0.4吨,由4个基本部分组成:球形增压转移舱,直径.米,上面装5个直均为0.8米的对接窗口,径向1个,侧部对称安装;增压工作舱,这是空间站的主体总米,长为7.67米,两个柱形段的直径分别为.9和4.米;不增压服务动力舱,位于空间站尾部,长.6米,直径4.米,除装有主动机(推力乘牛)和推进剂外,还装有对接天线、探照灯、无线电通信天线等;增压转移对接器,它长1.67米,直径米,位于服务动力舱中央,提供第6个对接通道。

15年来,“和平”号先后接待了包括阿富汗、奥地利、保加利亚、法国、德国、日本、叙利亚、英国和美国等十几个国家4个乘务组的6位科学家,取得了一大批空间科研成果。特别是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波利雅科夫博士从年1月8日至年3月在“和平”号上从事研究,一举创造了在宇宙空间连续停留14个月的世界航天纪录

虽然“和平号”已成为历史,但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不仅是俄罗斯的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财富。人类在“和平号”上所掌握的太空舱建造、发射、对接技术,载人航天及太空行走技术,太空生命保障技术,航天医学、生物工程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知识,以及商业航天开发经验,都正在或将在人类的太空探索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和平号”空间站作为前苏联第三代载人空间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9座空间站,它不仅是俄罗斯人心中的骄傲,也应该是全人类的骄傲和光荣。作为技术上的天之骄子,“和平号”包含了科学家太多的理想:开发太空资源、建立空间工厂、向地外星球移民等

7、国际空间站(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

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为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实验载荷和资源,支持人在地球轨道长期驻留。

国际空间站于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自年正式建站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于年完成建造任务转入全面使用阶段。目前,国际空间站主要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空间局共同运营。

00年8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发布声明称,国际空间站发生轻微漏气,泄漏点可能在美国舱段,3名宇航员将集中在俄罗斯舱段三天,并于本周末查找漏气原因。声明表示,这次漏气没有对驻站成员或国际空间站构成威胁。10月14日,俄罗斯载人飞船仅用3小时抵达国际空间站。11月18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表示,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已经在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裂缝处打上了“补丁”,以此来阻止空气泄漏。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年),主要进行了9次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交会对接。

第二阶段(-年),初期装配阶段。年11月0日,国际空间站首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发射成功。年1月4日,美国团结号节点舱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并于1月7日与曙光号成功对接。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成1个具有载3人能力的初期空间站。

第三阶段(年-年),最终装配和应用阶段。装配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

8、中国天问一号(自主探测火星尝试)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00年7月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截至01年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

月5日0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点火工作,顺利完成地火转移段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以确保按计划实施火星捕获。国家航天局同步公布了“天问一号”传回的首幅火星图像。

月10日19时5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月4日6时9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幅黑白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

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达到5吨左右。天问一号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不断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呈现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饱含动感,气韵流动。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体现着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太空能力-C3。这组意义深远的名称与图形标识将承载着中国人航天强国的梦想,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前往未至,发现未知。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持续飞行以及后续的环绕、降落和巡视,表明深空探测是当今世界高科技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是众多高技术的高度综合,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开展并持续推进深空探测,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9、美国SPACEX(可以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即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是一家由PayPal早期投资人埃隆·马斯克(ElonMusk)00年6月建立的美国太空运输公司。它开发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SpaceX同时开发Dragon系列的航天器以通过猎鹰9号发射到轨道。SpaceX主要设计、测试和制造内部的部件,如Merlin、Kestrel和Draco火箭发动机。

年SpaceX获得NASA正式合同。01年10月,SpaceX龙飞船将货物送到国际空间站,开启私营航天的新时代。截止年1月,SpaceX已经做了八次试验,可以做到升空1米后回落原地。不过这项技术正式应用仍尚需时日。原来的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ElSegundo,后来迁至同州的霍桑。

01年10月7日,SpaceX公司货运飞船首次正式承担向国际太空站运货的任务,NASA局长表示,本次发射标志着美国公司正式启动商业补给任务。“龙”太空舱运回货物的能力对于支持太空站科学研究而言至关重要。本次飞行首要任务是运回样品,这将极大惠及太空站研究界。

00年5月30日下午3时分,美国宇航局商业载人航空计划的首次载人试航发射成功。8月日,美国“龙”飞船载两名宇航员返回地球。11月15日晚,SpaceX公司成功使用一枚“猎鹰9号”火箭将名为“Resilience”的载人龙飞船送入轨道。

本项目属于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计划。NASA与工业界合作实施了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轨道科学公司的“安塔瑞斯”火箭(Antares)也是该计划的一部分。Antares将接受一系列试验,预计01年底发射“天鹅座”模拟航天器。NASA与工业界还合作实施了与商业乘员计划。此外,NASA自己研发了“猎户座”航天器和太空发射系统(SLS)。

在接受美国国际广播电台Marketplace采访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总裁格温·肖特维尔(GwynneShotwell)与主持人本·约翰逊(BenJohnson)畅谈SpaceX的未来愿景,并预测SpaceX将在或00年主宰太阳系。格温说,在短短的十几年里,SpaceX公司已经可以将人类送上火星,实现了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ElonMusk)使人类生活“多行星化”的野心。

美国私人航天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递交申请,计划发射颗卫星为全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这一数字将超过人类目前所发射的所有卫星总和。

10、美国蓝色起源(致力于首批游客进入太空的计划)

蓝色起源(BlueOrigin)是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Bezos)旗下的一家商业太空公司,年成立,已经拥有了近名员工。

据外媒报道,多年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Bezos)每周都会前往其太空公司蓝色起源,用一天的时间处理日常事务。航天界的许多人认为,在卸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一职后,贝索斯将在该公司花费更多时间,帮助其更快起飞。

贝索斯很可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蓝色起源的使命上,即建设一个交通网络,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从而实现他所说的“太空中充满活力的创业爆炸”。贝索斯每年向蓝色起源注资10亿美元,并称“让数百万人在太空生活和工作是我正在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早在高中毕业典礼上,贝索斯就曾发表关于前往太空拯救地球的演讲。他说,地球应该被作为国家公园保护起来。如今,他仍遵从同样的信念,只是做了些微调。他称地球应该被划为住宅区,而所有重工业都应该转移到太空中。

尽管如此,蓝色起源还没有将航天器送入轨道或进行载人飞行。许多人批评该公司进展太慢,特别是与埃隆·马斯克(ElonMusk)旗下SpaceX相比。在成立六年内,SpaceX就将火箭送入轨道,并于去年将两名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同时,该公司还在测试星际飞船,以将人送到月球和火星上。

相比之下,蓝色起源信奉“稳定前进”,准备厚积薄发。最近,这家始终保持安静和神秘的公司开始变得高调起来,准备利用亚轨道飞行器新谢泼德号将首批人类送到太空边缘然后返回。此外,蓝色起源还希望今年能将其新格伦号火箭送入轨道。

蓝色起源还在开发一种航天器,可以运送宇航员往返月球表面。该公司周二宣布,已经建造了月球着陆器的全尺寸模型。作为NASA重返月球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正计划对月球着陆器进行无人测试任务,然后帮助人类在月球上着陆,并寻求在月球及其周围建立永久基地。

11、新地平线号(人类从地球出发时速度最快的航天器)

新地平线号探测器(英文:NewHorizons)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年1月19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冥王星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探测冥王星及其最大的卫星卡戎(冥卫一)和探测位于柯伊柏带的小行星群。

考察冥王星任务结束后,“新地平线”号会继续向离地球更远的宇宙空间飞行,将在至00年抵达一个由彗星和其他宇宙碎片构成的中间环带——柯伊柏带,探测至少两个直径为40至90千米的柯伊伯带天体,这一阶段可能会持续5至10年。

新地平线号是人类发射过起始速度最快的太空探测器,已经于北京时间年7月14日19时49分飞掠冥王星。成为第五个飞跃太阳系(海王星轨道)的探测器。

年,新地平线号探测器离开太阳系。

年1月1日,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一艘宇宙飞船“新视野”号飞越了人类迄今研究过的最遥远的天体。“新视野”号飞越的是名为“天涯海角”(UltimaThule)的小行星,与地球的距离超过64亿公里。

深圳深航国际酒店从年开始着手创建“中国首家航空文化主题酒店”,历经十余载的时间,在“市场定位、功能明确、主题深化、产品研发、文化培育、营销策划、资源整合、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不但在市场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而且赢得了行业的尊重和众多的荣誉,现已成为发展日新月异的深圳中心城区地标之一。

本文内容均摘自深圳深航国际酒店最新编辑的《飞天之路——世界航空航天发展掠影》一书相关章节,并会以崭新的数字化博物馆专题形式呈现于特定的酒店新装客房公共空间内。在酒店即将于下半年迎来重装复业之际,期待广大宾客、各界人士、粉丝朋友们届时莅临现场给予品鉴指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erer.com/bwtxgs/10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