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过去了,中国海洋网《一周海洋大事件》栏目和你一起梳理、回顾本周都发生了哪些海洋大事。
1国内新闻
●国家海洋局:公众海滩游玩警惕离岸流
眼下正是去海滨游玩度假的季节,近期国内外出现多起离岸流引起的溺亡事故。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7月15日召开发布会,提醒公众警惕海滩游泳“头号杀手”——离岸流。
●国家海洋局第四研究所在北海启动筹建
近日,国家海洋局、广西海洋局、北海市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在北海就推进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筹建工作召开座谈会,决定正式启动“四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科研项目立项研究等工作,争取在年东博会期间正式挂牌运行。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石青峰:一般性项目不再进行围填海
第13个中国航海日论坛7月11日在浙江宁波举行,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石青峰在会上说,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我国将实现围填海总量控制制度,一般性项目不再进行围填海,要严守全国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得低于35%的岸线。
●国家海洋局邀请有关各方共商加快国际海底光缆项目审批
日前,国家海洋局海域综合管理司邀请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五部委相关部门,以及三大通信公司代表一同座谈,共商如何缩短国际海底光缆审批时间,切实为通信企业解决难题,推动国际海底光缆项目加快施工。
●农业部批准发布国内海洋渔船、内河渔船两部检验规则
近日,农业部批准发布《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船长大于或等于12m国内海洋渔业船舶)》《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船长大于或等于12m内河渔业船舶)》。两部规则将于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外交与战略专业委员会”挂牌成立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外交与战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海上丝绸之路’与国际海洋秩序”学术论坛7月13-14日在广州举行。
●广东下放7项海洋与渔业省级行政职权
7月13日下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同广州市、深圳市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签署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委托协议,移交了有关资料文件,将省管权限渔船渔业船网工具指标审批等7项涉及海洋与渔业的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委托给广州市、深圳市实施,委托期限为一年。
●浙江率先出台"滩长制"8月正式实施
7月11日,浙江省《关于在全省沿海实施滩长制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并于年8月7日起正式实施。滩长的主要任务包括全面取缔海滩违禁渔具、“三无”渔船,加强入海排污口和农药清滩行为监管,加强非法占用海滩、非法修、造、拆船舶监管,加强岸线管理和整治修复。
●广西海域海籍基础调查完成成果将应用于海洋管理
广西海域海籍基础调查(三期)项目验收会议6月29日在南宁召开,项目成果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广西海域海籍基础调查圆满结束。该区成为全国首个开展海域海籍全域全覆盖基础调查工作的省份。
●《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年)》获批
浙江省政府近日印发文件,批复同意《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年)》。通过实施《区划》,宁波市将严格实施围填海年度计划制度,积极有效引导集约、环保、高效用海。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编印《海洋与渔业标准汇编》
近期,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编印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地方标准汇编》。本书汇集了年~年颁布且目前正在实施的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地方标准84个,涵盖了海洋环境监测、无公害养殖、种苗繁育、池塘增养等方面的技术规范。
●青岛拟建“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中心港
记者从7月10日启幕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获悉,青岛市将构建三大服务体系,依托教育信息化,建成“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中心港,为沿线国家教育统筹创新和跨越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强力支持。
●青岛蓝谷筹建国家海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质检总局在蓝谷批准筹建国家海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海洋装备类国家质检中心,该项目总投资10.1亿元,主要建设水下设备、海洋电缆、电气产品、新能源电力电子等检测实验室。
●全国首个智能海洋气象预警系统在威海石岛投用
日前,全国第一个智能海洋气象预警系统在山东威海石岛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由智能气象传输系统、智能气象接收机组成,短波通信,覆盖范围约公里。
●北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挂牌
7月14日,北海市海洋与渔业局举行挂牌仪式。据了解,成立海洋与渔业局,目的是为了加强北海市海洋与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2
国际新闻
●大堡礁再次免于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7月5日晚宣布,澳大利亚大堡礁年再次未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一决定,澳大利亚环境部长弗莱登伯格称,这是澳大利亚政府取得的“巨大胜利”。
●专家齐聚联合国开放科学大会评估海平面变化
7月10日—14日,顶尖科学家、城市规划者、沿海地区开发人员和管理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参加了在纽约举办的开放科学大会,就如何加强气候变化适应性和灾难恢复能力进行探讨。
●英国回收极地科考船带回珍贵南极海底数据
上周,英国的黄色潜水机器人BoatyMcBoatface完成第一次航行。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据此捕获了前所未有的、位于地球上最冷的深海海洋中的“南极底水”的数据。
●荷兰打造“海上空间”计划欲建造浮岛缓解地荒
荷兰海事研究所(MARIN)日前公布一项名为“海上空间”的计划,研究在20年内打造大型浮岛,用作兴建房屋、港口、农场或公园。
●全球塑料协会宣布G20清除海洋垃圾行动计划
全球塑料协会(WPC)于7月10日宣布了G20清除海洋垃圾行动计划,并且感谢这些国家对于到年显著减少海洋垃圾及其所带来影响的承诺。
●平方公里冰山脱离冰架:接近上海市土地面积
英国研究人员7月12日宣布,一座巨大冰山与南极大陆冰架脱离。这座冰山原先属于南极半岛的拉森C冰架。这座冰山可能将被命名为A68。它的面积为平方公里,接近上海市土地面积,冰层厚度大约米,总重量约为1万亿吨。
●年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或为历史第二低值
中科院大气所预测,年北极海冰最小覆盖范围约为万平方公里,有可能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东北航道可以通航。
3
海洋经济
●我国将加快复制自贸区政策或放宽外资国际航运市场股比要求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7月11日在宁波表示,中国政府将加快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航运政策,放宽外资国际航运市场股比的要求,加快航运服务业市场化,创新船舶登记管理办法,加强航运市场有效监管,维护竞争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粤港澳确定共建世界级港口群,“三港”核心地位确定
《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7月1日上午在香港签署。按照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
●上海航运交易所正式对外发布“一带一路”航贸指数
7月1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在上海举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高峰论坛上正式对外发布了“一带一路”航贸指数。指数由“一带一路”贸易额指数、“一带一路”货运量指数、“海上丝绸之路”运价指数等3大类指数组成。
●山东年海洋牧场综合收入预计增至亿元
7月10日上午,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现场会在荣成举办。山东省确定了实施新一轮省级海洋牧场建设的三年示范计划,力争到年全省建成80-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水产品年产量达万吨,海洋牧场综合收入增至亿元。
●山东烟台依托特色优势构建“海洋经济高地”
烟台市提出打造“海洋经济高地”的计划,通过深入推进国家级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建设,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高技术服务等产业,到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力争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江苏“三群一带”推进盐城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年以来,江苏省盐城市深入实施港口群、港产群、港城群和风光带“三群一带”新一轮沿海发展行动,大力推进沿海经济发展,努力打造黄金海岸经济带。
●上半年辽宁渔业经济呈稳中有进良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辽宁以减量增收、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以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发展现代渔业的各项任务,全省渔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较好态势。辽宁全省渔业增加值实现.9亿元,同比增长8%。
●武汉航运中心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年迈入全球前三
7月9日,《武汉航运中心总体规划》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提出:年基本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年武汉水港吞吐量进入全球内河前三,空港货运量进入世界前十。
4
海洋科技
●中国大洋45航次科考起航将执行9大任务
7月12日,首次承担中国大洋科考任务的“向阳红03”科学考察船从厦门出发,前往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45航次科学考察。将在约天的时间里完成包括深海生态环境调查和保护、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资源调查、水文和气象环境调查、公海环境污染状况调查等9大科考任务。
●海洋国家实验室李予国教授团队成功研发探海“神器”
日前,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李予国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顺利通过验收。该系统的成功研发不仅填补了我国深海可控源电磁探测的空白,而且其中的核心设备0A大功率水下电流发射系统和米海底电磁采集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在水深超过米海域进行可控源电磁场测量和研究的国家。
●“向阳红10”船完成大洋43航次科考任务获多项考察成果
7月9日下午,海外航行天后,“向阳红10”号科考船结束大洋43航次航行,返回浙江舟山长峙岛。本次科考任务主要针对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进行规模勘探,同时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多套装备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科学”号起航进行中国自主研发系列海洋探测设备可靠性验证
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7月10日从青岛母港起航,搭载中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自主式无人潜水器等系列海洋探测设备开赴南海进行可靠性验证,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多台(套)系列深海探测设备开展多平台协同、综合立体观测。
●中国首套独立式海洋液压修井机通过现场验收
近日,中国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四机厂研制的中国首套吨独立式海洋液压修井机,在曹妃甸中油海专用码头通过用户和甲方的联合验收。
●无人船技术与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揭牌成立
由中国船舶(股票)工业集团公司、大连海事大学、中国船级社、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共建的无人船技术与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7月6日在大连海事大学正式揭牌成立。该实验室将重点围绕无人船舶设计建造及运营所涉及的共性技术、关键系统和工程装备,以及相关法规和标准开展研究,加强无人船舶、智能船舶领域的深度合作。
●发现23个新物种中科院海洋所科技专项收获丰硕
7月13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院战略性海洋先导科技专项工作推进会,梳理集成了专项启动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交流研讨了下一步重点工作。
5
海洋能源
●中国可燃冰试采60天关井产气时长总量创纪录
截止7月9日14时52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试气点火2个月,累计产气量超过30万立方米,平均日产立方米以上,最高产量达3.5万立方米/天,甲烷含量最高达99.5%。获取科学试验数据万组,为后续的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翔实可靠的数据资料。
●海上风电场送电系统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验收
7月5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计划课题“海上风电场送电系统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的验收。研究成果提高了我国海上风能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为海上风电的安全可靠并网运行提供技术支撑,为我国未来大规模海上风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年复合增20.3%
国际新能源市场研究机构progressivemarkets日前发布报告称,-年,全球海上风电场年复合增率高达20.3%。根据统计,当前,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45吉瓦,在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4.72吉瓦,计划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30.44吉瓦。
6
展会论坛
●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在宁波市举行
7月11日是第13个“中国航海日”,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在宁波举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作主旨演讲,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石青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等作演讲。来自欧洲、美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本次论坛活动。同日还发布了《中国航海日公告》。
●宁波国际海洋新兴产业论坛举行
7月12日,由中国航海日论坛组委会主办的“宁波国际海洋新兴产业论坛”举行。参会的多人中,大多是国家海洋科技方面的顶尖专家和代表。会上,宁波海洋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揭牌成立。
●“‘海上丝绸之路’与国际海洋秩序”学术论坛在广州举行
7月13-14日,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外交与战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海上丝绸之路’与国际海洋秩序”学术论坛在广州举行。与会学者分别围绕“海洋与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海洋与东亚太平洋地区国际秩序”、“大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政策”等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并对海洋秩序的构建等问题展开充分讨论。
7
军事新闻
●我国首次在海外建设军事基地
7月11日,在广东湛江军港,海军司令员沈金龙宣布中央军委关于正式组建驻吉布提保障基地组建命令,并授予军旗。这是解放军自建立以来,首次在海外建设军事基地,自然引发了世界各国的高度
据日媒报道,7月10日,日本海上自卫队与美国、印度两国海军的海上联合演习“马拉巴尔”在印度南部金奈海域的印度洋孟加拉湾拉开帷幕。此次演习将举行至17日,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的首次。美国“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等三国“航母级”巨型舰艇将参加,为大规模演习。
8
海洋文化
●青岛国际海洋节8月11日举办助推城市蓝色跨越
第九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将于年8月11日至20日在青岛奥帆中心举办。以“帆船之都助推城市蓝色跨越”为主题,突出国际性、开放性和市民参与性,以国际帆船赛事为核心,强化奥帆文化交流。
●首届中国(青岛)国际海洋时尚节9月7日举办
首届中国(青岛)国际海洋时尚节将于年9月7日-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东方时尚中心举办。期间将举办海洋时尚生活流行趋势时装发布、原创设计大赛、线下沙龙展评活动、海洋时尚主题创意商品展和国内首个海洋时尚产业发展研讨会等。
●《中国沿海航行指南》呼之欲出保障海上丝绸之路再起航
7月11日,由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组织编纂的《中国沿海航行指南》初稿在上海海图中心顺利通过评审。编写组汇集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31位资深船长和多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编纂的重点是中国沿海海区,分北方海区、东海海区和南海海区三册编写。
●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文化交流活动在中国海洋大学开营
7月14日,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文化交流活动开营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行知楼报告厅举行。本次交流活动为期7天,通过文化考察、体验式交流等方式,增强海峡两岸高校学生的交流与了解。
9
海洋教育
●第十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启幕
近日,由国家海洋局、共青团中央、海军政治部联合主办的“学知识、爱海洋”第十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拉开帷幕,网络答题从7月中旬开始,总决赛为11月。竞赛分为大学生组和中学生组。参赛者可登录国家海洋局知识竞赛页面注册、答题。
●浙江海洋大学“非洲沿海国家研究中心”被列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年度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的通知》,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申报的“非洲沿海国家研究中心”名列其中,浙江省共有9所高校的10个研究中心入选。
10
海洋旅游
●中国(陵水)国际潜水节将于7月23日举行
7月14日下午,“北纬18°的海洋狂欢——中国(陵水)国际潜水节”新闻发布会在海南迎宾馆举行,本届潜水节将于7月23日至25日举行,汇聚全国各地潜水爱好者、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海洋环保主义者等,打造全民参与海洋潜水狂欢之旅。
●三亚海洋科技馆预计明年开门迎客投资约5.07亿元
记者7月13日从三亚市创意产业园获悉,该市又添5个“科技+旅游”项目,三亚海洋科技馆预计明年开门迎客。三亚海洋科技馆是以青少年儿童为目标受众,以海洋主题内容为核心,综合运用图书、动漫、影视、主题乐园等形式,打造海洋文化、生态科技、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互动体验基地。
来源:中国海洋网综合整理,更多海洋资讯请查看“历史消息”
中国海洋网通讯员招募令:为了给广大海洋爱好者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进一步丰富中国海洋网的原创内容,现面向全国招募通讯员,并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约稿,我们将选取有价值的原创内容在海洋网及海洋网重庆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全国白癜风十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