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风情朗乡领您读史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朝鲜战争(年6月5日-年7月7日签署停战协定)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的一场“热战”。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定而非和平条约,因此从国际法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中国大陆:抗朝鲜战争(年6月5日-年7月7日签定停战协定)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当时称为“南朝鲜”)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的安全,派出志愿军于年7月赴朝进行的正义战争。

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密访问中国北京,他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泽东通报了对韩战争的意图,而毛泽东持反对意见,认为此时发动战争时机不够成熟。斯大林随后给毛泽东电报,希望他调几个师的兵力到东北,布防于丹东-沈阳一线。毛泽东要求苏方提供几个师的武器,斯大林回复称装备问题可以帮助解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的一场“热战”。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定而非和平条约,因此从国际法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抗美援朝;朝鲜战争。

韩国:????(韩国战争);?????(6.5事变);

朝鲜:??????(祖国≥解放战争)

中国所称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派出志愿军于年10月至年7月赴朝进行的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战争。年6月5日-年7月7日签署停战协定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的一场“热战”。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定而非和平条约,因此从国际法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战争于年7月7日在板门店美国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为标志。历时年零天的朝鲜战争结束。

战争简介

年6月5日,朝鲜人民军开始南进,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7日再度命令美国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行动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队,帮助韩国的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韩国国军均归驻日的美军远东军指挥,麦克阿瑟上将为美军远东军司令。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公然干涉朝鲜内战。抗朝鲜军队的入侵。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动议以1对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

年6月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年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年6月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年7月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播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年7月1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兵团及其他部队共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年9月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所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年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8°线(简称“三八线”),年10月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战争持续了年多的时间。年10月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后的第一仗,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年7月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美方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参加在板门店举行的签字仪式,并在协定上签字。8日,金日成元帅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分别在协定上签字。8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协定上签字。9日,交战双方交换经双方司令官签署的停战协定。协定以北纬8度为南北朝鲜的军事分界线,己方各由此线后退公里成立非军事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历时年的朝鲜祖国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年7月,美国盗用联合国旗帜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朝鲜人民军在金日成领导下奋起抗击。9月,美国军队在朝鲜的仁川登陆,后又悍然北犯,严重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年10月5日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到1年5月下旬,中朝军队一起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歼灭敌人万人,把敌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附近,迫使其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1年6月0日,美国被迫接受苏联提出的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决议,要求与朝中方面举行谈判。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联名给当时的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复文,表示同意谈判。

谈判于1年7月15日在开城举行,后来改在板门店举行。到年7月7日《停战协定》签订,谈判历时年零17天。谈判时断时续,整个过程交织着战场与谈判会场相互影响的激烈斗争。美国始终报着不愿平等协商的态度,每当在谈判桌上达不到目的的时候,就在战场上搞军事冒险,先后发动了“夏季攻势”、“秋季攻势”,甚至使用了细菌武器。年10月,美国又片面中断谈判,向上甘岭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但又以惨痛失败而告终。谈判接近达成协议时,美国又在战俘问题上进行破坏和拖延,搞所谓“自愿遣返”。年月0日,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遣返战俘的新建议,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使已经中断6个月的谈判正式复会。年,中共中央为当年志愿军被俘人员平反,落实政策。

年7月7日上午10时,朝、中、美三国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从7月7日晚10时起,一切敌对行动完全停止。

自年6月5日至年7月7日,朝中部队共毙伤俘敌军名,其中美军9万余名。击落击伤和缴获敌机14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坦克辆,击沉击伤敌舰船57艘。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轮流参战10万人。截至年10月,共确认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在战争期间为国捐躯。

大事记录

6月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南进,开始内战,朝鲜战争爆发。

6月8日,朝鲜人民军攻占韩国首都汉城(现称首尔)。

7月5日,联合国军参战。

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

9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决不会置之不理。

9月8日,联合国军攻占汉城。

9月0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10月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最后的出兵决定。

10月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

10月19日,联合国军占领朝鲜首都平壤。

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10月5日-1日,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

10月1日-11月日,志愿军收复清川江。

11月5日,毛岸英死于轰炸

11月5日-1月9日,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

1月5日,志愿军收复平壤。

1月15日,联合国军撤至三八线以南。

1月1日-1年1月5日,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

1年

1月4日,志愿军攻占汉城。

1月5日至4月1日,志愿军发动第四次战役。

月14日,中朝军队撤出汉城。

月15日,联合国军占领汉城。

4月11日,麦克阿瑟被免除最高司令官职务,李奇微接任。

4月日-6月10日,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

6月日,苏联副外长马立克建议停火。

7月10日,双方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

8月18日-9月18日,志愿军发动夏季攻势。

8月日,谈判中断。

9月9日-10月日,志愿军发动秋季攻势。

10月15日,美军再次进攻“伤心岭”。

10月5日,停战谈判恢复。

1月,美军开始使用细菌武器。5月7日,巨济岛战俘营事件。

5月1日,李奇微离任,克拉克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10月8日,停战谈判中断。

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

10月14日-11月5日,上甘岭战役。

5月1日,志愿军发动夏季攻势。

6月8日,双方就战俘安排达成协议。

7月1日,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

7月19日,板门店双方谈判代表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协议。

7月7日,停火协定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8年

月19日,中朝两国政府发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年内全部撤出朝鲜的联合声明。

月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表声明,决定于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首批于月15日动身回国。

10月日,志愿军总部官兵在司令员杨勇上将、政委王平上将等率领下启程返国。

10月6日,志愿军总部公报:志愿军已全部撤离朝鲜。

至今美军也没从韩国撤离。

7月11日,周恩来和金日成在北京签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个条约的核心是军事互助。条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共同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国家对缔约双方的任何一方的侵略。一旦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另外该条约第四条对中朝任何一方的独立自主都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双方协商与共同利益有关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

9月10日,《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正式生效。

该条约在未经双方就修改或者终止问题达成协议以前,将一直有效。

中共中央为当年志愿军被俘人员平反,落实政策。

战争过程

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年10月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从年10月5日~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第一次战役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年10月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当时被称为“李伪军”或“南朝鲜军”、“李承晚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志愿军入朝后,在开进中发现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前进甚速,志愿军已来不及先敌占领预定防御地区,且“联合国军”尚未发现志愿军入朝参战。

年10月5日,志愿军发起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以1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进行阻击,集中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性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圣诞节(年1月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多人。

第二次战役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年11月7日至1月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联合国军”虽然已经发觉志愿军入朝参战,但却估计志愿军参战只不过是为保卫边界。

年11月4日,“联合国军”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多人。

第三次战役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年1月1日至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7°线附近地区,占领汉城(现韩国首都首尔),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第三次战役共歼敌多人。

年1月1日至1年1月7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歼敌1.9万多人。1月5日至4月1日,志愿军又发动第四次战役,歼敌7.8万人。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由侵朝美军第八军军长李奇微接任。4月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又取得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共歼敌8.万余人。

第四次战役

是1年1月5日至4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志愿军连续取得三次战役胜利后,主力转入休整。“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补给困难,第一线兵力不足,便迅速补充人员、物资,调整部署,于1年1月5日恢复攻势。志愿军立即由休整转入防御,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展开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

第一阶段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战线顽强抗击,集中6个军在东部战线横城地区实施反击,但未能打破“联合国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第二阶段,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遂在全线转入运动防御,抗击消耗“联合国军”。1年月14日,中朝人民军队撤出汉城。麦克阿瑟同杜鲁门在侵朝政策上发生严重分歧,杜鲁门于1年4月11日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任命李奇微为“联合国军”总司令。1年4月1日,将“联合国军”扼制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第四次战役志愿军虽有较大损失,但仍歼敌多人。

第五次战役及以后

是1年4月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以进攻粉碎“联合国军”的侧后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志愿军由于第19、第兵团的到达和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重返前线,兵力已居优势。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指导方针,歼灭其有生力量,夺回战场主动权。发起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首先集中志愿军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接着,志愿军又转移兵力于东线,后,中朝人民军队,向北转移,至1年6月10日,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8万多人。

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已认识到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准备以实力为基础,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光荣的停战”。1年6月初,美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朝方面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表示。中朝方面,经过五次战役,也深感在技术装备上,中朝人民军队仍处于劣势。在现有武器装备条件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是困难的。鉴于美国已表示愿意谈判,于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据此,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由运动战为主转变为阵地战为主,由军事斗争为主转变为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双管齐下”。在作战指导上,还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大歼灭战的方针。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

从1年6月11日~年7月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1年7月6日,停战谈判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时,竟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朝中方面就范。1年8月中旬~10月下旬,“联合国军”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连续发动了夏、秋季局部攻势。并从1年8月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1年夏秋防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年8月18日至10月日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展开,依托野战工事抗击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局部进攻的作战。在此期间,中朝人民军队为配合停战谈判,还进行了战术反击作战。“联合国军”方面,于1年11月7日同朝中方面达成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

年春,“联合国军”方面为扣留朝中战俘,提出所谓“自愿遣返”的原则,反对中朝方面提出的全部遣返的主张,使停战谈判陷入僵局。此时,“联合国军”接受了发动夏、秋季局部攻势受挫的教训,采取以小规模的进攻行动和空军的破坏活动,维持其防线和配合其谈判。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年1月至年8月,利用战场形势相对稳定的时机,为稳固防守阵地,坚守战线,消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有生力量所进行的作战。志愿军为坚持持久作战,巩固已有阵地,创造性地建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体系。从由带机动性质的积极防御,转为带坚守性质的积极防御;由主要用于坚守战线、消耗敌人的阵地防御,逐渐转向以歼灭敌人为主的阵地进攻。随着阵地的不断巩固,中朝人民军队在打小歼灭战的思想指导下,袭击和伏击“联合国军”,抢占中间地带,夺取其突出的前沿阵地和支撑点,并逐渐扩大作战规模。

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年9月18日至10月1日,在沿“三八线”附近地区的整个战线上,有选择地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阵地实施的具有战役规模的进攻作战。年秋,中朝人民军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线进行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阵地。接着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上甘岭战役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

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年1月至年4月,为粉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的企图而进行的备战活动。“联合国军”被迫放弃进行军事冒险计划,于年4月6日同朝中方面恢复中断6个月之久的停战谈判。

为促进停战实现,与人民军一起,发起抗美援朝战争年夏季反击战役。从年5月中旬开始,先后对“联合国军”进行三次不同规模的进攻。经第一、第二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在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韩国当局声称要“单独干”、“北进”,中朝人民军队为实现有效的停战和停战后处于更有利地位,决定给韩国军以打击,于7月中旬发起以金城战役为主的第三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朝鲜停战谈判自1年7月至年7月,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终于在年7月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美国派代表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没有取胜的条约上签字的将军。

未公开的第六次战役

目前,我军战史都有一致的结论: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过五次战役。后来有消息披露,中朝方面曾策划过第六次战役,但没有实施。

笔者认为,这个“第六次战役”实质上实施过,就是1年夏季、秋季防御作战。

1年夏季、秋季防御作战,从几个方面看,都应当是战役级别的交战,甚至可以认为是第五次战役后的双方第二次战略决战。

从交战地域看,战场从东到西沿三八线展开,横贯朝鲜半岛;从双方动用兵力看,联合国军动用了14个师,中朝军队动用了人民军个军团、志愿军6个军。双方动用的兵力,非常接近第四次战役的水平。从交战的损失看,更应当是战役级别的损失。中朝方面称,联合国军损失16万人,推进了-9公里;美国方面称,消灭共产党军队万多人。就双方宣称的歼敌数字看,也是大大超过了前五次战役。从交战的结果看,1年之后,双方战线基本稳定,奠定了停战谈判的基础。

如果说,上甘岭战役可以称为“战役”的话,1年夏秋季的战斗没有理由不称为“战役”。但是我国军史没有给以“战役”的定性,我认为,由于是联合国军主动发起的全线进攻,我军基本上全线处于守势,只是在防御间隙穿插了战术反击,因此,不愿意过分渲染。

其实也完全没必要计较什么先后手。从实际效果看,1年夏秋季的战斗无疑也中朝军队的大胜。

从美国和西方的相关资料看,1年夏秋季之前的战斗记载的非常详细,其后就开始模糊了,年之后的战斗,根本就不提了。比如,李奇微的《朝鲜战争》,对于这一时期的交战只提到了“血岭”和“伤心岭”,其他书籍中的记载也是大致如此。这实际反映了自那以后,联合国军再次陷入了被动。如果说第五次战役是双方战场态势的转折点,那么,1年夏秋季战斗可以认为的实力消长的又一个分水岭。

关于中朝方面的歼敌数字,笔者起初也是不太相信,后来看到美国人撰写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中介绍,“据统计,这一时期,特别是9、10月两个月内,联合国军共有6万人伤亡,其中美国人占.万人以上。”我才开始相信。书中还记载了几个美国师的损失,美师人,骑1师人,“第师于9月8日至10月6日期间,在铁原正西三角地带的血战中也付出了死伤多人的代价,只拿下几个小山包”,就这些伤亡数字看,要比前几次战役中美国承认的损失大的多。

可见这期间联合国军的损失的确是非常大,月平均-万人,4个月下来应当在10万(毙伤俘)上下是没问题的。

至于中朝方面的损失,美国方面宣称万有点离谱,这相当于中国志愿军6、7个军。

人员损失

日本人撰写的《朝鲜战争》给出了美国人的计算方法。

阵亡

美军:人;

联合国军:人.

失踪

美军:人;

联合国军:人.

被俘

美军:人;

联合国军:人.

受伤

美军:人;

联合国军:145人.

日本战史研究人员指出:“也许是从联合国军的损失倒着算出来的,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战场上遭受巨大损失的部队报告总是说给与敌人的杀伤比己方还要大的例子不是没有的,特别是多发生自己打得不好的情况之下。”

第三方的评论应该是客观的吧,尤其是亲美的第三方。

据国内有关资料介绍,在1年夏秋战斗中,中朝军队伤亡在9万多人,损失也是非常大,但是考虑到联合国军在空军、炮兵和装甲兵上的优势,这样的战果是可以接受的。

各国军队损失情况

韩国:阵亡17,人,负伤,74人,失踪4,人,被俘8,4人。

美国:阵亡6,人(包括80非战斗伤亡),负伤9,14人,失踪8,,被俘人。

英国:阵亡人,负伤人,失踪和被俘人。

土尔其:阵亡71人,负伤人,失踪人,被俘16人。

澳大利亚:阵亡9人,负伤。

加拿大:阵亡人,负伤人。

法国:阵亡87人,负伤人,失踪7人,被俘1人。

泰国:阵亡19人,负伤人,失踪5人。

希腊:阵亡人,失踪人。

荷兰:阵亡1人

哥伦比亚:阵亡16人,负伤人,失踪人,被俘8人。

埃塞俄比亚:阵亡10人,负伤56人,共计人。菲律宾:阵亡11人。

比利时:阵亡人,负伤人,失踪5人。

卢森堡:阵亡人。

新西兰:阵亡人。

南非:阵亡8人,失踪8人。

以上合计,“联合国军”伤毙俘,05。

几方面数位汇总,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方面所确认的最低人员损失统计数字是:联合国军的人员损失在58万人以上。而这个数位中,估计由中国军队造成的损失占/以上,也就是8万人以上。

朝鲜:15,阵亡,0,负伤,10,失踪或被俘。

中国

中国方面数据:18,阵亡(其中4,为非战斗死),8,18负伤,5,61失踪,1,被俘。

美方数据:阵亡,+人,负伤,人,被俘1,89人。

苏联:15阵亡。

志愿军英雄故事

杨根思(19--)江苏泰兴人。4年参加新四军,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0军58师17团连连长。在年11月9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邱少云(年--年)四川铜梁(现为重庆铜梁)人。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黄继光(年--年)原名黄积广,四川中江县人。9年参加革命,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5军45师15团营通信员、代理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上甘岭战役。由于多次出色完成任务,他两次被评为工作模范并荣立三等功。在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再次反击.9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部队在零号阵地半山腰被敌机枪火力点压制,前进受阻。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爆破任务。他勇敢地冲向敌地堡,用手雷炸毁敌几个火力点后,敌一残存的火力点还在顽抗,部队前进依然困难。此时,黄继光身上已经7处负伤,手雷也已全部用光。为了完成任务,减少战友的伤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敌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壮烈献身精神的鼓舞下,反击部队迅速全歼美7师5个连,夺回阵地。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年团中央授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缅怀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其家乡中江县兴发乡也改名为继光乡。

许家朋(-)安徽省绩溪县人,1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军第67师第00团第9连战士。年7月6日夜,在反击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他所在的突击排突入敌阵地后,为敌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牺牲。许家朋从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拿起炸药包向敌暗堡扑去,在距敌10余米处两腿负伤,就夹着炸药包爬行。在逼近敌暗堡后,发现炸药包受潮失效,他猛然挺立起来,扑向敌碉堡机枪眼,双手紧抱敌机枪脚,胸膛紧抵枪口,整个上身都钻进了枪眼,阻止了敌人机枪发射,保证了攻击部队迅速攻占主峰,全歼守故余人。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张桃芳(-)江苏兴化人。岁的年轻战士,志愿军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就是他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发子弹,歼敌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4年,4军选拔战斗英雄支援空军飞行员队伍建设,经过体检,14团仅张桃芳一人合格,进入徐州第5航空预备学校和济南空军第5航校1团学习。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空军高密第1训练基地担任歼击机飞行员,飞行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歼击机,但在随后换装新式歼击机后,身体不适应高空缺氧,由空军司令刘亚楼亲自批示,转到防空兵,任防空兵某部营长,后来历任坊基地警卫连副指导员、上海空军政治学校学员、山东潍县基地警卫连指导员、济空地空导弹第九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地空导弹九团副团长等职务。年6月,张桃芳退职休养。

吕松山,山东省牟平县人。4年参加革命,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屡立战功,年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王凤江,开国英雄中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的王凤江烈士。年9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血战武家小庙英雄王凤江的战斗剪影》,使这位战斗英雄在全国闻名遐迩。

年生于黑龙江省肇州县。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热辽军区第三师第十旅战士、战斗组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第十四团班长、副排长、排长。解放战争中,王凤江英勇作战,先后荣立大功四次、小功七次。

年9月,他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同年,他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第三四七团七连副连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王凤江参加了第一至第三次战役。1年1月日,在釜谷里战斗中,他率突击队攻占敌高地时中弹牺牲,年仅6岁,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志愿军三十九军党委授予王凤江“保国英雄”光荣称号。

杨连弟,从登高英雄到志愿军一级英雄

9年,杨连弟出生于天津北运河畔北仓村,家境贫寒。年,杨连弟被日伪当局抓去当电业工人,爬杆架线。他终日奔波劳碌,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后来,他在建筑工地当架子工。垒台搭架、登梯爬高成为他独特的本领。

年9月5日,杨连弟出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铁道兵一师一团一连副连长。

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展开,铁路、桥梁大部分被敌机炸毁,前方供应中断,杨连弟所在部队参加龙津桥抢修。由于缺少备用枕木,杨连弟冒着敌机轰炸,顺着一根由桥墩垂下的半截钢轨爬上17米高的下行线桥墩,取下40多根枕木,解决了工程急需,赢得了抢修时间。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被赶至“三八”线附近的“联合国军”为挽回败局,对志愿军后方补给线实施狂轰滥炸,炸毁了钢铁运输线上的重要桥梁之一清川江大桥。

运输中断,上级命令一连在80天内修复。杨连弟奉命带一个排抢修清川江大桥。这时,恰逢朝鲜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们先后搭浮桥1次,均被冲毁。最后,杨连弟创造了修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钢轨架浮桥”的方法,终于使中断的清川江大桥胜利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小时。杨连弟荣立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他领导的一排荣立集体功。

年月,杨连弟所在部队进驻百岭川桥。该桥位于半径米的弯道上,东靠峭壁,西临清川江,是满浦线上的枢纽。十座桥墩中,有五座已被炸坏,钢轨、枕木散落各处。5月15日上午,连里召开支委会,中间休息时,杨连弟因桥上有一个班正在起梁,就到桥上去看。他发现新修的第三孔钢梁由于过车多、负重大,移动了5厘米,就和战士们抬着压机上桥,准备移正钢梁。就在这时,一颗定时炸弹突然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他的头部,他当场牺牲,时年岁。

杨连弟牺牲后,志愿军总部为杨连弟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队为“杨连弟连”。为了纪念杨连弟,铁道部接受群众建议,将陇海铁路八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并在桥头建立纪念碑和烈士塑像。

年月15日,杨连弟的灵柩从朝鲜清川江畔运回祖国,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6月5日,朝鲜政府追授杨连弟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本版编辑:大伟

文章来源:好搜

HOT风情朗乡

打造接地气、重服务,专属朗乡人的







































北京白癜风治疗价钱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erer.com/bwtxgs/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