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自怕中原复看琅琊榜,思历史奇

满江红·拂拭残碑

(明)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高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岂区区,一桧何能、逢其欲?

嘿嘿,土鳖有些小卖弄,选了这首有些生疏的词——这又冲撞了大仙“宝宝念诗”的宗旨。大仙一直主张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来说事,可是那样怎么能显示我土鳖与众不同呢?唉,小心眼还是被你看出来了。其实,这首词看不懂也没有关系,更不用背。瞅一眼,继续往下看就是。前方高能警示:本文不是广告贴,如有剧透,纯属巧合。

(电视剧《琅琊榜》)

无数网友们从服饰、画面、动作等细节赞美《琅琊榜》“走心”,这些都很赞,但电视剧真正甩出网络原著几条街的地方,远远不止于技术流层面。

网络小说《琅琊榜》,主线是“报仇雪恨”;电视剧《琅琊榜》,关键词是“揭示真相”。

这个真相,和文征明在《满江红》里描述的武穆奇冤一样残忍。

电视剧中的大梁,南楚、大渝、北燕强敌环伺;历史上的南宋,金人得寸进尺,国势风雨飘摇。

(精忠报国的岳飞)

而保境安民、延续国祚的定海神针,是网络小说中战无不胜的林燮和赤焰军,是宋金交锋时所向无敌的岳飞和岳家军。

可是,在国家还处于强敌威慑中时,最高统治者竟然自毁长城,处死能征善战、功勋卓著且忠心耿耿的武将!

“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难道他们都精神错乱了么?难道不应该是“国难思良将”才对么?

网络小说中并没有电视剧里这一幕(请原谅无奈的剧透)——算无遗漏、足智多谋的梅长苏往死里问梁王:

林燮和赤焰军三番五次拯救朝廷于危急险难之中,为何看起来并不弱智的梁王要对自己的好友、良臣和姻亲不分青红皂白痛下杀手?甚至十三年后在群情汹涌之下也不愿重审冤案?

同样的问题,也可以拿来问宋高宗赵构:岳飞玩命拼出了南宋的半壁江山,就算有秦桧这样的奸臣构陷,那也没必要让他惨死在风波亭吧?

文征明看透了宋高宗心中的小算盘:并不是不在乎“疆圻蹙”“徽钦辱”,问题是,“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以岳家军让金人都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战力,以岳飞“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的雄心,要是真把宋徽宗宋钦宗接回来,那赵构岂不是君位难保么?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屌丝丢工作可以再就业,皇帝下岗了怎么办?

所以梁王被逼急了才说出真相:林燮拥兵自重、祁王深孚众望!潜台词就是——一个有军事武力、一个有群众基础、关系还很不错,他们不死难道要我死么?

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反复上演,英明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未能免去对文臣武将的多疑和戒心,运气好的还能撞上“杯酒释兵权”,运气背的那就等着诛九族了。

“那得官家堪倚仗,从来信义无俦侣。”历史和文学相似之处在于,掌握“真相”的只有皇帝,他个人的喜怒哀乐决定了多数人的身家性命。

然而,历史比文学真实、残酷得多。“真相”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揭示出来的。不是每个朝代,都有梅长苏。武穆奇冤花了多少年才翻案,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找答案。

当然,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那些为了一己之私在国难当头时自毁长城的君王们,多数遭了“现世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凌迟了袁崇焕的崇祯帝,旋即身死国灭。

至于宋高宗赵构,那是运气出奇地好。若不是遇上一个志大才疏的完颜亮和天降神兵般的虞允文,估计他又得出海逃亡。但也正因“风波狱”,百炼成钢的岳家军土崩瓦解,南宋北境自此风声鹤唳,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奇冤堪悲,极权堪恨。正因为如此,卫国良将固然可敬,而那些敢于逆龙鳞拨乱反正、求真相平反冤假错案的仁人志士,同样值得追思。

编后语:文章写完了。可能有人觉得,题首的《满江红》有些生疏,最后,我们再读一遍那首最著名的《满江红》: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感谢新华社记者“岭南土鳖”的赐稿!感谢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erer.com/bwtxgs/82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