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旅游景点凤山祖庙南海神庙广

白癜风专家公益援助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目前+人已   凤山祖庙旅游区位于汕尾市区东南面,是粤东旅游黄金海岸的主要景点。凤山虽不高,但以形似一凤凰展翅而得名。

  汕尾人祖籍多为福建,明末清初在风山下建“凤山祖庙”,凤山祖庙也就成了汕尾人民、旅居台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寻根问祖的圣地。同时凤山祖庙作为汕尾港历史沿革的佐证,反映了当地古、近代的渔业、农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以及文化艺术、传统习俗和民间信仰,是汕尾港的发祥地。公园那风山顶峰有一座高达16.83米的全国最高的天后圣母石像,是由块来自妈祖家乡的优质花岗岩石雕刻而成,著名文学家冰心女士为石像题写了“天后圣母”四字。

     类型:寺庙山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

  官方网站: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5.0元

隋开皇十四年(年),隋文帝下诏建四海神庙祭四海,在广州南海建南海神祠,并在当地请了一位巫师主持神庙的洒扫和祭祀南海神,祠内还广植松柏树木等,南海神庙因此建立。

唐开元十四年(年),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以特遣持节的身份到广州祭祀南海神,这是南海神庙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祭祀,开创了皇帝派重臣南来代祭南海神之先河。

唐天宝十年(年)正月,唐玄宗命张九皋奉金字玉简之册封南海王,还将旧庙进行重新修葺,祭南海神自此始用王侯之礼,并定下立夏节由广州刺史代祭南海神制度。庙中原有《册祭广利王记》碑记其事,杜甫有诗赠行(见韩愈撰《南海神广利王庙碑》)。

唐元和十三年(年)将夏,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孔戣亲奉宪宗祝册往南海神庙祭祀。元和十四年(年)立夏日,孔戣再次前往南海神庙祭祀,并将庙宇扩大,治庭坛,改作东西两序和斋庖之房。元和十五年(年)夏至,孔戣第三次前往祭祀南海神,并请袁州刺史韩愈为新修葺的南海神庙撰碑文,以记其事,循州刺史陈谏书碑文,这就是《南海神广利王庙碑》,今立南海神庙仪门东侧,并建有碑亭。

宋开宝六年(年),宋政府命中使修葺神庙,还立《大宋新修广利王庙之碑》于庙内,由裴丽泽撰碑,韩溥奉勅书碑文(此碑今立庙内头门之西侧)。

宋大中祥符六年(年),宋真宗派员重修南海神庙。

宋绍圣初年(年),苏东坡谪惠州时,经广州到南海神庙一游,作《南海浴日亭》诗,今浴日亭仍有苏东坡诗碑(复制)。

宋庆元四年(年)立碑记载,大奚岛民作乱(起义),于庆元三年(年)在南海神庙附近洋面被官军击败,官府认为是海神显圣,保佑社稷,遂报京师表彰海神,礼部状拟赐庙额,奉勅:“宜赐‘英护庙’为额。”

宋宝庆元年(年),大规模重修南海神庙,耗钱余万。据碑文记载,这次维修的大部分资金来自海上贸易之利。

元至元十三年(年),派遣速古儿赤等于四月十八日为南海神庙建醮,并赐以宝香锦幡银盒楮币诣词,《至元丙子碑》记此事。至元三十年(年),因庙已废,重建之。

明洪武二年(年)初,由于元末连年战火纷乱,神庙香火稀少,不少殿宇废坏,海神难以居住,命中书椽高希贤等修神庙,换掉腐朽的木柱和破碎砖瓦,重新整治殿堂、廊庑、斋堂等。

明成化八年(年),因南海神庙年久失修,残破不堪,命广州府判余志重修神庙。此次维修是神庙在明代最大的一次维修。

清康熙四年(年),重修南海神庙,平南王尚可喜等立《重修南海神庙题名碑记》。康熙四十二年(年),康熙御笔亲书“万里波澄”四字,并制成巨匾,派户部右侍郎范承烈将御匾专程护送到南海神庙,并专门立碑纪事。

清雍正三年(年),复修殿宇,前立石表,为望之所,南为仪门,中为神祠,西为斋宿所,东为厨库牲房。

清道光二十九年(年),因庙宇年久失修,非常破败,于是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鼎新庙宇。

清宣统二年(年),重修神庙,建韩愈碑亭。

中华民国十二年(年)5月26日,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一行专程参观游览了南海神庙。

中华民国十五年(年),国民政府拨毫银1万元重修南海神庙,并组织重修南海神庙委员会负责维修工作。其后陈济棠主粤期间,由陈夫人莫秀英主持修建工程,将礼亭、后殿改建为水泥砖构架五开间硬山顶建筑,工程较粗。

年1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南海神庙交给广州海运局开办学校和波罗庙航修站。

年底~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南海神庙大殿被毁,后殿改建,东西两廊被改建为课堂,不少古碑刻被推倒,原万里波澄碑刻及碑亭等被拆毁,庙内神像全部被砸毁。

年,广州市文物部门依明、清规划重修南海神庙,历时五载。

年2月8日,广州市文管会、市文化局举行南海神庙复原落成典礼;次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30多国专家即到南海神庙考察。

年,瑞典的仿古船“哥德堡号”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瑞典国王、王后随船抵达广州,并访问南海神庙观摩祭海仪式。

南海神庙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庙头村,是古代皇帝祭祀海神的场所,也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惟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西汉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发源于广州的重要见证。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位于广州黄埔庙头,神庙是中国古代祭海的场所,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了。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经历千百年的沧桑,神庙留下不少珍贵的碑刻,有“南方碑林”之称。古庙地处珠江出海口,庙前波涛浩淼,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拜祭海神祝融,祈求海神保佑,出入平安,一帆风顺。所以古庙又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遗址。

  南海神庙现占地00余平方米,规模宏大,从中轴线计起由南向北建筑有:海不扬波石牌坊、石华表、石狮、头门、仪门(和复廊)、礼亭、大殿及昭灵宫等。庙内现存碑刻45块,较重要的有唐韩愈碑、宋开宝碑、明洪武碑、清康熙碑。庙内还保存有东汉大铜鼓、明代玉印和铁钟等文物,还有木棉树、红豆树等古树名木。

  属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雷暴频繁等。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浴日亭是自古以来旅游者观看海上日出的好地方,宋代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处。千百年来,虽海岸线逐渐地南移,浴日亭周围也变成了一片滩岸,但登亭远眺,仍可一览山海胜景。现在的浴日亭为年重建。亭呈八角形,两级飞檐,翼然如雄鹰展翅。亭内有诗人苏轼《浴日亭》诗碑和明代广东名学者陈白沙步东坡原韵题诗的石刻,全碑以茅龙笔草书,极尽豪雄洒脱而自然的气派。

  过了“海不扬波”石牌坊,是头门的庭院,庭院东、西侧各有一对青石华表,一对石狮子,这显示出古庙的威严与不凡气度。头门两边分立着千里眼和顺风耳,黑漆大门两边分画有唐初猛将秦琼与尉迟恭的门神彩绘像。这四位神日夜守护着神庙,其忠心耿耿可谓是千百年来如一日。头门东侧有韩愈碑亭,这是南海神庙保存最早的碑刻。

  韩愈碑高2.47米,宽为1.13米,韩愈撰文,陈谏书。韩愈碑刻对研究南海神庙的起源、发展、唐代祭海习俗及当时海上贸易往来,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头门西侧是北宋开宝碑亭。

  南海神庙第二进叫仪门,即礼仪之门。中间的门只供高官贵族进出,其他官阶低或普通人只能走侧门。仪门门口还有一对石鼓,鼓脚用石头雕刻了鸟雀、梅花鹿、蜜蜂和猴子四种动物,其谐言是“爵禄封侯”之意,祈望来此拜祭南海神的人都能够升官发财。仪门上方是一刻有“圣德咸沾”的横匾。

  从仪门庭院到第四进大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复廊,廊中陈列了自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共45块,除了头门韩愈碑、宋开宝碑外,庙内著名的碑还有明洪武碑,清康熙碑,等等。因此南海神庙又被誉称为“南方碑林”。

  礼亭是古代官员拜祭南海神的地方。这是一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与进深各3间。

  第三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庭园西侧的康熙御碑亭。碑上“万里波澄”四个金色大字豪迈奔放。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这是清康熙四十二年(年)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制成匾之后派专人送到南海神庙,并专门为此而立碑记事。庭园东侧是明洪武御碑。

  这两块御碑前各栽种的一株古木棉树,据说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

  大殿是南海神庙的第四进。它是仿明代木结构琉璃瓦歇山顶建筑。屋顶用绿色的琉璃瓦覆盖;中间有双凤飞翔、鳌鱼倒悬等纹饰的琉璃瓦脊;上部有两条躯体弯曲作腾飞疾走状的苍龙造型,它正在争夺当中的宝珠。

  大殿正中安放了连座3.8米高的南海神祝融,左右两旁有六侯塑像。大殿东侧有一面著名的东汉大铜鼓和一个明代的铁钟。铜鼓直径厘米,高71.4厘米,厚0.4至0.6厘米,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仅次于广西、上海的大铜鼓,在中国现存大铜鼓中排位是第三。

  祝融像的背后有一块照壁,浩荡的海水上有一条龙腾云驾雾,两边有对联:“顺水千舟朝洪圣;伏波万里显真龙。”

  第五进叫昭灵宫,也叫做后殿,是南海神夫人的寝宫。南海神夫人在宋朝时期被封为“明顺夫人”。

  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和连接汀江与珠江的灵渠已早为人知,然而在南粤之滨,扶胥之江有条古运河,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古时候,珠江水面辽阔,浩似大海,故广州人往往称轮渡过江为过海,又称江边长堤为海皮(边)。而位于广州东面南海神庙前的珠江口,更被称为大海了。这里海面风浪较大,如果遇着恶劣天气,更是白浪排空,汹涛浪涌,情景吓人。来往于东江与珠江的小船,只有风平浪静的日子才能平安无事。

  为了解决小船不经珠江口水域便可来往于东江和珠江之间,唐代时,有人在神庙不远的地方,即现在黄埔发电厂东侧开凿了一条古扶胥运河。运河宽10丈多,经志成围、穗东联围到东江横沥出东江,全程10多公里长。古扶胥运河把黄木湾与东江连接起来,缩短了珠江到东江的航程,百吨以下的小船可以全天候来往于两江之间,而不再受珠江风浪之苦了。

  运河开凿后,大船小船都喜欢选择这一航道。因此,运河河道热闹非凡,长年不衰。运河功能一直延续至今,它也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美好的插曲。

     类型:古迹寺庙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67771

  官方网站:   开放时间:

  9:00-16:30

  南海神庙

  门票:10元

  交通

  坐路、路、路、快线、路、路、路、路、路、路、路、路、路、A路、路到南海神庙站下车

     

广东梅关古道(梅岭古道)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梅关古道分为两个景区,南边的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30元,北边的是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25元。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

  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庾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庾岭。“梅岭”其名相传源于战国末年,越王后人梅绢率越人南迁居此拓荒筑城,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得文人过客传诵,梅岭山中十里梅花终为世人所知,名传至今。

  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约6尺宽,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山崖树木葱茏,层峦叠翠。

  梅岭古道从梅从向南北两边蜿蜒而下,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水,象一条纽带,把长江和珠江连接起来。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约6尺宽,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山崖树木葱茏,层峦叠翠。岭下可见古人用来喂马的饮马槽,古道旁修建了一座半山亭,又名来雁亭。过去沿途共有诗碑块,记录了古代名人志士的名言诗句,现存已不多。

  梅岭古道始通于秦汉。唐开元四年(公元年)张九龄路过梅岭,见山路险峻难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当时因发展经济的需要,唐皇下召宰相张九龄负责扩展梅岭古道。此项工程浩大,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开通了大庚岭古道。在古道庚岭新路口南山脚下古道上的六祖庙和有座“夫人庙”,它是后人为纪念张九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功德和感戴张夫人戚宜芬支持丈夫的事业而建造的,当中还有个感人的故事。

  梅关古道被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南雄梅关历来是南北交通要通,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史称南雄“居五岭之首,为江(西)、广(东)之冲”、“南北咽喉,京华屏障”。南雄的县名也与梅关有关,南雄乃南粤雄关,而雄关指的就是梅关。现存的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为砖石结构,古朴雄伟。明万因年间南雄知府蒋杰在关楼上立匾题刻,北面门额署着“南粤雄关”四字,南面门额则写着“岭南第一关”在关北侧,有一块高2.4米、宽1.4米的石碑。上刻“梅岭”两个楷书大字,每字约6平方尺,字体刚劲有力。这块碑为清康熙年间南雄知州张凤翔立。关楼两侧有一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

  粤赣交界的梅岭,自古以梅著称,因岭上南北气候迥异,故有“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独特自然现象。她以绮丽的景色,绰约的风姿,吸引了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达官贬臣为其尽情讴歌,寄托情怀。南宋后,梅岭却有了“梅国”的美称。岭下的驿馆和沿途的亭台楼格尽掩映在梅雪之中,使你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雪,宛若置身于玉宇宫阙。风过处,送来阵阵馨香,犹如香雪海。

  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四大赏梅地”之一的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北面,离市区26公里,又称庾岭古驿道,跨越粤赣两省,是古代链接长江、珠江两水系的最短的陆上交通要道,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

  此古道秦汉时即开通,秦时设关,叫横蒲关。唐开元四年(公元年),朝廷为促进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海外贸易,派遣左台遗张九龄开通梅关古道。工程历时二年,将一条羊肠小道拓展为二丈(6公尺)宽,用青石铺垫的通衢大道。从此,梅关古道成为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与路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线;成为中国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的衔接点。它在中国及至世界古代人文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

  梅关古道所在的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陈毅元帅代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梅关古道被评为首批广东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梅关古道被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南雄梅关历来是南北交通要通,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史称南雄“居五岭之首,为江(西)、广(东)之冲”、“南北咽喉,京华屏障”。南雄的县名也与梅关有关,南雄乃南粤雄关,而雄关指的就是梅关。现存的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为砖石结构,古朴雄伟。明万因年间南雄知府蒋杰在关楼上立匾题刻,北面门额署着“南粤雄关”四字,南面门额则写着“岭南第一关”在关北侧,有一块高2.4米、宽1.4米的石碑。上刻“梅岭”两个楷书大字,每字约6平方尺,字体刚劲有力。这块碑为清康熙年间南雄知州张凤翔立。关楼两侧有一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

  交通线路

  自驾:韶关出发,进入韶赣高速,梅关古道出口下,转入G国道;沿G国道直行,留意右手边标志牌可看到“梅关古道景区停车场”。

  乘车路线:韶关火车东站广场乘坐直达南雄市客运站汽车,再转乘到梅关古道的市内公交车即可。

     类型:古道古迹山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0-

  开放时间:

  7:00-18:00

潮州广济桥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潮州城东门外,全长米,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山,景色壮丽迷人。湘子桥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该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初筑石墩1座,置大船86只,架舟为梁,拴以大绳,成为一座浮桥。至明正德八年()始建桥墩24座,其中,东段13座,西段11座。桥墩、桥梁均以巨石砌成,石梁长13米至15米,宽近1米,桥中间以18只梭船连成浮桥。

  正德八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该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桥墩上建有形式各异的廿四对亭台楼阁,还有2只铁牛分东西镇水,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此桥历经多年风雨后,桥上的楼台已不复存在,2只铁牛亦只剩下1只。年改中段浮桥为钢梁桥,全面加固维修。

     类型:古迹桥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

  开放时间:

  周一-周五:10:00-17:30(17:00停止售票),周六、周日及节假日:9:00-17:30(17:00停止售票)。如果遇到特殊航运期,具体开放时间请以景区通告为准。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东莞可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可园博物馆

  KeyuanGarden

  位于东莞市莞城博厦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可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之一,岭南古典私家园林建筑,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年),创始人为官至江西按察使的东莞博厦人张敬修。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园内亭台楼阁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故名可园。

  可园临湖、傍江、风光幽雅、设计精巧、布局缜密、以小见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园、书斋,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在平方米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被誉为“岭南近现代花鸟的摇篮”。

     类型:园林/花园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22223

  官方网站:   开放时间:

  9:00-17:30,周二闭馆(节假日除外)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古建筑区另行收费(森晖博物馆58元)

  交通

  途径可园的公交线路:3路、4路、7路、15路、16路、20路、28路、30路、31路、45路、46路、2A路、C2路、C4路、L1(58路)、L2(59路)、L3(60)路、L5路专线。在“可园”站下即可。

  

闸坡海陵岛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海陵岛位于阳江市的西南部,陆地面积.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7公里,四面环海,峰峦叠翠,水碧沙净,象一枚嵌入碧海的绿宝石戒指,是国家4-风景旅游度假区,享有“南方北戴河”和“东方夏威夷”之美称,可供开发的海水浴场十多处。陆路距阳江市区28公里,是粤西、粤东、粤中的海上交通运输中转站。

     类型:海滨/沙滩

  游玩时间:建议1-2天

  -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上岛无需门票,岛上部分景点收费。

  交通:海陵岛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均有直达旅游车至阳江或闸坡,阳江车站直达快车不停往返于闸坡与阳江之间,旅游区内有中巴、电瓶车、黄包车穿梭往返、交通十分便利。闸坡至各地班车时刻:闸坡——阳江(48公里)班车:每天6:15——21:30每15分钟一班(阳江市汽车总站及第二汽运站均有发车)闸坡——广州班车:每天9:10、14:30各一班闸坡——珠海班车:每天8:40、14:30、16:10各一班注:车票实行全市联网管理,可从海陵岛试验区车站直接购买从阳江市直达各地车票。

海陵岛是广东第四大海岛,隶属阳江市江城区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是中国AAAAA级景区,中国十大宝岛之一。

海陵岛陆地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面积平方公里,区域岸线公里,主岛岸线75.5公里,海域面积平方公里,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

海陵旧名螺洲,又名螺岛(或罗州、螺洲)。那是因为它的地形像一只横着的海螺壳。后来,随着地理变化,海陵渐渐从海上浮起来,变成了一望无边名副其实的“海中丘陵”了,这才叫做海陵。

古阳江属宋康郡(公元年左右),叫海陵令(县)。据史料记载,从明代起,海陵岛一直被作为沿海军事设防重地;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政府在租借香港岛的同时,提出租借海陵岛,未获中国政府同意。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海陵作为商埠的构想。

年6月1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海陵岛上设有海陵、闸坡两个镇。

年8月由江城区负责海陵试验区,下辖海陵岛。

年6月1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海陵岛上设有海陵、闸坡两个镇,岛上有5个居民社区、19个村委会、条自然村。

海陵岛海陵岛位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端的南海北部海域,距阳江市区20公里,东经.9度,北纬21.62度。全岛陆地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面积平方公里,区域岸线公里,主岛岸线75.5公里、海域面积平方公里。

气候

海陵岛地处南亚热带,四面环海,山海兼优,年平均气温22.3°С,年降雨量毫米,年晴天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海水浴时间长达8个月。

截止年,海陵岛林业用地面积.7公顷,有林面积.7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7公顷(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8公顷),森林覆盖率51.8%,林木绿化率57.3%,已初步建成了点、线、面结合,网、带、片相连的森林生态系统。

截止年,海陵岛已发现有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品种达种,可开发用于增养殖的品种有20多个。海水增养殖方式为粗养、精养和精粗

养多种方式相结合,养殖范围囊括滩涂、浅海和岸上,优势品种养殖呈基地化、产业化特点。海水养殖类型有对虾、牡蛎、泥蚶和海水鱼类养殖等,海陵岛拥有一大批海水养殖基地,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全省著名的海陵湾浅海桩架吊养牡蛎基地,闸坡旧澳湾网箱养殖基地等。水产养殖面积6.8万亩,其中对虾养殖面积4亩,贝类养殖面积5.9万亩,网箱养殖个,面积25.8公顷。网箱养殖主要分布在旧澳湾、长沙环、青峙和北洋四个区域,养殖的品种主要有:黄特鲳、军曹鱼、美国红鱼、软唇、石班鱼、鲈鱼等20多个品种。

海陵岛水资源总量为1.15亿立方米(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0.16亿立方米(包括河流、水库及地下水等);岛内有水库11宗,其中小型3宗,小型8宗,山塘22宗,总库容万立方米,其中有库容万立方米的草王山水库和鸡坑水库,万立方米的水响水库等;岛内日常饮用水资源通过管道直接由市自来水厂供水,供水管网按日供水量5万立方米标准设计,可供30万人的日常使用,日均供水量达2.5万立方米,年均用水量达万立方米。

年,海陵岛生产总值21.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5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7.8%、5.5%,海陵岛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万元,年均增长28.6%。投资、消费、出口、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快速增长。滨海旅游和酒店、房地产等服务业、海洋渔业等迅猛发展。

截止年,海陵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亿元,同比年增长8.4%。

第一产业

年,海陵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元增加到元。

年海陵岛水产品总产量18.06万吨,产值16.99亿元;其中海洋捕捞产量6.7万吨,产值万元;海水养殖产量11.3万吨,产值万元;淡水养殖产量吨;水产养殖面积公顷;渔业经济总产值25.5亿元。

年,海陵岛建成了精养高效的网箱养殖基地、连片开发的浅海滩涂养殖基地、高效优质的高位池养殖基地和种苗孵化基地等“四大海养”基地,海陵岛水产品总产量19.49万吨、总产值20.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04%、6.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2.67万吨、产值10.39亿元,海洋捕捞产量6.76万吨、产值7.54亿元。

截止年,闸坡渔港的水产品集散效应,促进物流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海水养殖业发展。升级改造后将增加冰厂10家、冷冻加工厂10家,港内水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将达家,海水网箱养殖业户多户。三大行业年产值达2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0个以上。

第二产业

截止年,海陵岛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同比年增长14.8%,增幅比1-6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长15.9%,轻工业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亿元,增长13.2%。

第三产业

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42.5亿元,分别同比年增长25.6%和26.5%

年,海陵岛共有旅游宾馆多家,大排档23家,按星级标准建设的宾馆28间,每天可接待游客2万人次,具备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功能。闸坡渔港休闲渔业、海岛观光、海上食坊等具有渔家特色的旅游项目每年吸引游客万人次以上,估计拉动区内消费达1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0个以上。

年1-9月,海陵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亿元,同比年增长9.5%

教育

海陵岛“十一五”期间(-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9.5%,中小学教育不断完善,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力度加大。

卫生医疗

海陵岛“十一五”期间(-年),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有海陵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以上。

基础建设

海陵岛“十一五”期间(-年),海陵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接近60亿元,年均增长23%,市政道路建设改造海滨路、银滩大道、大角湾东区环境改造、岛西路、闸坡渔港中心改造等工程顺利完工。

海陵岛位于南海之滨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端,该岛交通便利,经广湛高速公路至广州仅3.5小时,经沿海高速公路至珠海仅2小时,是粤西、粤东、粤中的海上中转站。

海陵岛主要由岛东路和岛西路两条一级公路贯通,南面由西向东的海滨大道现已完成闸坡至银海城段。通过站港一级公路与开阳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和阳茂高速公路相连。区内设有闸坡汽车总站,闸坡至阳江对开的穿梭巴士每15分钟开行一班次,每天有多班次豪华直达快车往返广州。

海陵岛交通便利,经广湛高速公路至广州仅2小时,经沿海高速公路至珠海仅1.5小时。阳江地处广州和湛江两城市之间,毗邻港澳,距广州公里,距湛江公里,距珠海公里,距香港海里,距澳门海里,是粤西、粤东、粤中的海上中转站。

市内交通

阳江市区车站及二运站与闸坡汽车总站之间每隔15分钟对开一班直达快车,票价12元。岛内有中巴、电瓶车、黄包车,以及载人机动艇、快艇等交通工具,十分方便。

公路交通

国道、广湛高速公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三茂铁路横贯市境。和S国道(广湛公路)与站港(阳春火车站至阳江港)一级公路形成了阳江市陆路交通的“十”字架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海陵岛以“南海1号,丝路水道”的美誉入选中国十大宝岛;以“南中国海边的明珠”和“阳光、沙滩、海水的完美结合”,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它拥有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中国最佳滨海旅游度假胜地、首批国家海滨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具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水下考古基地、首批国家级中心渔港等一批“国”字号品牌。

年5月,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广东省风景名胜区。

年,十里银滩海滨浴场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中国最大的海滨浴场,入选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年5月,海陵岛又被列为广东省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

1年1月,海陵岛大角湾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海滨旅游区。

海陵岛拥有风光旖旎的海滨旅游资源,如太傅庙、灵谷庙、古炮台、镇海亭、观音阁等10多处。岛内有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十里银滩风景区及金沙滩风景区,各景点先后开发了冲浪、水上快艇、碰碰车、骆驼沙滩游、激光射击、情侣车、升空伞、沙滩骑马、沙滩足球、海上水球、沙滩文艺表演等项目。十里银滩中段,银海城内还有一座面积6万平方米,中国最大的仿宋建筑――宋城,城内有53座仿宋建筑。

十里银滩

十里银滩位于海陵岛南面,风光毓秀,粗犷壮阔,与石角滩接合成螺线型,总长9.5公里,宽60—米,面积3.45平方公里,银滩腹地平坦广阔,可供开发面积达22平方公里,已征用开发1亩,建有皇宋螺城、中华民族苑和影视明星碑等建筑,面积2.87万平方米,道路4.2公里,总投资2.8亿元。[7]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十里银滩金色的沙滩上,是以“南海1号”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现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是世界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主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是广东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重点项目之一。馆内放置着一艘千年不腐的海底古沉船,“南海一号”以及从古沉船打捞出的10多万件瓷器、金器、玉器等。

马尾岛

海陵岛

海陵岛(22)

马尾岛位于海陵岛西南端,与闸坡镇山岭相连,海岸线曲折多弯。三面环海,实为半岛。这里是海岛的最西角,是观日落的最佳地点;岛内有北帝庙景点。

大角湾

大角湾位于海陵岛闸坡镇东南方,是海陵岛知名度最高的景点。美丽的大角湾滩长2.45公里,宽50-60米,海湾似巨大的牛角,故得名大角湾。主要旅游项目有冲浪、橡皮艇、摩托艇、沙滩赛马、骑骆驼、沙滩排球、逐浪溜冰、激光射击、钓鱼、烧烤等。

银海城旅游度假区

银海城旅游度假区占地六万平方米,建于一九九四年,城内53座宋式建筑。城内有忠烈太傅祠、渔文化馆、金銮殿、天下第一螺馆等娱乐项目及工艺品市场、超市、酒楼等服务设施。

灵谷庙

灵谷庙位于海陵岛东北部的灵谷村,庙址在村首,庙门口西向,正对浅海湾,庙宇属民间神庙,色彩艳丽,浓青重彩,正殿的供台主位是战神"灵谷公",神坛两侧有真人大小彩塑。

太傅墓

太傅墓,位于岛东力岸村,距平章约2公里山路,为海陵岛历史可考较早的文化古迹。太傅墓是南宋爱国将领张世杰的陵墓。里面现存的太傅墓直径16.6米,横宽28.35米,仅留一块高1.8米宽0.8米的青石墓碑在墓门外,题刻却依然清晰。

北洛湾旅游风景区

北洛湾旅游风景区面临南海,三面环山,占地面积平方米。景区包括海滨浴场、酒店、宾馆、娱乐中心、高级别墅度假区等服务设施,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风景区不仅是游人休闲度假的好地方,而且还有将军石、海盗藏宝洞、牛石、一线等自然景观。

南方假日海滨浴场

南方假日海滨浴场位于省级旅游度假区大角湾西侧的南方假日海滨浴场,面积约5万平方米。依傍望寮岭,仿如一块明净的翡翠。内设园林式的沙滩茶吧、竹寮等。

红树林湿地公园

海陵岛红树林湿地公园面积约亩,植物资源丰富,有红树林7种,鸟类种、甲壳动物29种、鱼类25种,是以亚热带红树林湿地为风景特征,以生态保护为主,以观光休闲和科普教育为辅的多功能生态公园。是海陵岛“新八景”之一。

海洋公园

广东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位于海陵岛南部,范围从西起海陵岛北洛湾景区铁帽山,经大角湾景区海域,东至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东侧海面,规划面积19.27平方千米。以海陵岛南部沿海大角湾(或称大角环)地理单元为主体,包括陆地面积约1.37平方千米和海域面积约17.90平方千米,公园东西长约4.91千米,海岸线长7.12千米,

角子

“角子”是海陵岛当地人在农历七月十四过中元节时做的一种小食,闸坡人把“角子”叫做“叶薄包”,现在闸坡的酒店已把“叶薄包”进行改良,成为当地有名的包点,登上大雅之堂,受到本地市民和游客的青睐。

鱼丸

闸坡鱼丸以其形佳味美、香滑爽口、营养丰富、能保持鲜鱼的原汁原味而著称。

鱼面

鱼面是闸坡渔港名菜之一。俗称敲鱼面。一般吃法是炒鱼面或者煮汤面。闸坡的鱼面独特之处,可归结为四个字:软、滑、甜、爽。

马鲛鱼饭

香喷喷热腾腾的马鲛鱼饭,它的风味独特,是渔家接待贵客席上的最高礼遇。

艾糕

艾糕,阳江人叫“艾妈(阳江人把所有糕点都成为‘妈’)”,外地也有叫艾糍粑的。

龙舟节

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五,阳江都举行龙舟赛,逆水赛龙舟,内地在江河(漠阳江、鸳鸯湖)划龙船,沿海地区在海上扒艇仔,不近江河的地区则舞旱龙庆祝。阳江龙舟一般长30多米,坐挠手50人,船上有一名锣鼓手,以壮船威。龙舟扒完后,被埋在河(湖)边,至第二年四月才又挖出来,初一至初四为小扒(分赛),初五为大扒(决赛)。获奖者可得金猪一只和龙包(肉包子)等奖品。

风筝节

阳江风筝己有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古代传递军情,后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活动,延续至今。年,在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阳江市代表队取材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扎制而成的“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在国内,阳江凤筝与山东潍坊风筝形成“南江北坊”两大流派,被誉为中国南派风筝杰出代表。年,广东省体委授予阳江“凤筝之乡”的光荣称号。现阳江己建成14万平方米、可容纳30万名观众的“南国凤筝竞赛场”(由原广东省省长叶选平题)。每年农历九月九口重阳节,这里都举行盛大的放飞表演(比赛)。

唱山歌

阳江山歌源于初唐。其中一种山歌表演形式名叫“跳禾楼”,此种古老的斗歌意在祈求农家丰收。还有妇女祈子的“跳花枝”、新婚闹洞房的“打堂梅”及海边渔家的咸水歌“对叹”等,都是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活动。

拉地网

拉地网是海边渔民一种传统的浅海捕鱼方式,由两艘渔船在海中布下巨网,再由沙滩上的人们将巨网两端的总纲拉上岸以捕捞各种鱼虾。拉地网是海滨风景中饶有情趣的一景。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拉地网,领略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和留下齐唱“拉网小调”的倩影,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性体验。

高留圩

阳春的“高留圩”历史悠久。“高留圩”每年一度,农历五月初四这天,各式各样的木器、竹器、藤编织品云集高留河滩,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抢购各种编织品、工艺品,据说这些经过高留水浸使过的工艺品,永不蚀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留圩”吸引了无数游人。[11]

瑶族风情

阳春县有瑶族同胞约一万人,居住在云雾山区之中,语言、服饰、节日、生活习俗与汉族不同。瑶胞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载歌载舞,别有一番风情。

渔民风情

阳江市有闸坡、东平、沙扒、溪头、河北、对岸六个全国重点渔港,渔民的生活习惯,穿戴打扮,风俗习惯、烹调技巧,渔歌曲调,独特有趣。

百万图书钜惠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erer.com/bwtxgw/10016.html